6月2日,新加坡政府正式宣布“解封”。
除了常規的複工複學,還有一個場所的開放值得我們注意,那就是宗教場所。
2月開始,疫情在全球蔓延開來,大型宗教集會曾多次成防疫漏洞的新聞主角。
就當時海外疫情最嚴重的國家看,宗教場所是疫情發生的重災區,包括韓國新天地教(姑且稱之爲宗教)教堂、馬來西亞吉隆坡大城堡回教堂和伊朗庫姆的伊斯蘭教朝聖地等。
這種情況在新加坡也不例外。2月中旬,新加坡就有群體感染發生在基督教堂,包括基督生命堂和神召會恩典堂。
此次宗教場所解封後會出現新的相關感染群嗎?新加坡的宗教場所又爲何在初期成爲疫情高發地?
就讓我們追根溯源,一探究竟。
01. 世界上宗教最多元的國家
提到宗教聖地,很多人都會在腦海中浮現同一個城市:耶路撒冷。
要問原因,太簡單了,初中曆史書學過的嘛:耶路撒冷是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三大宗教的聖城。
實際上,在宗教多元化這一方面,新加坡毫不遜色于耶路撒冷。
盡管是世俗國家,新加坡卻是個信仰高度多元的地方,宗教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根據美國研究機構皮尤研究中心于2014年的一項調查,新加坡在232個國家當中是宗教最多元的國家。
資料來源:Pew Research Center
而2015年新加坡綜合家庭調查數據顯示,新加坡人中,信仰佛教的人占33%,伊斯蘭教(回教)占14%,基督教占19%,道教占11%,印度教占5%,而18%的人則沒有宗教信仰(數據不包括占新加坡非居民人口)。
換句話說,新加坡80%以上的人都有宗教信仰。也有人認爲如今新加坡信教人數的比例已高達98%。大體上,新加坡是一個全民信教國家。
基于自身的移民曆史,新加坡成爲世界各大宗教的彙聚之地。印度教、回教、佛教和道教是印度、馬來、華人三大民族的主要信仰,此外,還有猶太教、錫克教、拜火教等小衆宗教對應本地猶太人、旁遮普人、帕西人等社群。
除印度教、猶太教、祆教、佛教、道教、基督教、回教、錫克教、巴哈依教和耆那教等十大宗教外,還有其他宗教,例如近年來在華人社團傳播的天理教、三一教等。
在新加坡全島都可以看到這種宗教多元化:從牛車水的克羅斯街到史密斯街,沿著南橋街走三個街區,就可以穿過清真寺,斯裏瑪麗亞曼教堂和佛牙寺這三個完全不同的宗教建築。
位于滑鐵盧街的馬海阿貝猶太教堂對面就是天主堂Catholic Foundation,兩種信仰僅一街之隔。
印度廟和道教宗祠也可以隔街相望、互不打擾。
一般而言,宗教信仰在某種程度上具有排他性,但在新加坡,在同一座寺廟裏同時供奉著儒、釋、道不同的神明這種情形卻是司空見慣的,甚至還可以從同一寺廟的刹檐下發現它實際上彙聚了許多不同的寺廟,這就是新加坡特有的聯合廟。
新加坡的宗教建築造型各異,可以說,這些皆富有各自特色的宗教建築爲新加坡的現代城市景觀增添了別樣色彩,是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
除了宗教建築,新加坡的宗教多元化還體現在很多方面。
新加坡每年法定公共節日約有九個,除了農曆新年、勞動節和國慶日,其他節日都和宗教有關,包括佛教的衛塞節、回教的開齋節和哈芝節、印度教的屠妖節及基督教的聖誕節和耶稣受難日。
在新加坡的宗教之中,回教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從齋月開始到開齋節,都能夠深刻體會到穆斯林的文化和節日氣氛。甘榜格南就是阿拉伯氛圍濃郁的穆斯林聚居區,穆斯林們最重要的開齋節會在這裏舉辦。
每年到了屠妖節,也就是印度教慶祝光明戰勝黑暗、正義擊敗邪惡的節日,新加坡小印度的街道就會變身爲被五彩斑斓的拱門和耀眼的燈光裝飾成的夢幻世界,印度風情愈加濃郁。
新加坡宗教多元化的另一重要體現就是教會學校。
除基督教外,新加坡的其他九大宗教都是建立在種族的基礎上,而教會學校就是指基督教教會所設立和資助的學校。新加坡教會學校在整個教學體制上與政府公立學校一致,在教學質量上甚至趕超公立學校。
如今,在新加坡,教會學校的身影依然活躍在教書育人的最前線。很多學生也會選擇教會學校就讀。比較有代表性的有新加坡三育中學、新加坡聖約瑟國際學校、新加坡聖法蘭西斯韋衛理公會教會學校等。
02. “剛柔並濟”的宗教治理
新加坡國家雖小,但四大種族並處、十大宗教並存,四周又都是回教國家,宗教種族問題曆來是敏感而棘手的內政之一。新加坡建國後,基于世界範圍內種族沖突的慘痛曆史,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宗教種族政策。
種族宗教政策涉及民族情感、信仰和身份認同,是人身上敏感、脆弱、感性的那部分,其管理之道大異于政治經濟,考驗的是管理者的智慧,更是洞察人性的能力。新加坡的宗教種族政策風格可以概括成四個字:剛柔並濟。
這一切還要從新加坡“國父”李光耀說起。
在處理宗教問題上,李光耀秉持了他一貫的實用主義哲學,主張信比不信好。他說:
“我鼓勵人們要有信仰,因爲不管是信神或是信仰別的宗教,都有助于抗拒不良風氣和使人産生回歸感。”
在李光耀的思想中,任何一個宗教、任何一種思想都無法征服世界,新加坡需要宗教與種族的和諧共榮。
因而,在國家層面,新加坡政府始終強調自己是一個多元文化的政教分離的國家,宗教不得淩駕于世俗之上。憲法規定:“宗教團體不能卷入政治”。
在政教分離的原則下,新加坡實行宗教自由政策。各個宗教都得到自由發展,各盡其能地爲信衆與社會服務,同時服從于國家法律。舉個例子,在服兵役、墮胎等問題上,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看法,但宗教團體必須服從于國家法律。
新加坡憲法保障民衆的宗教信仰自由,並給予所有宗教自由發展的權利,一視同仁。雖然十大宗教的信徒人數懸殊,但政府不會偏袒某一方。而所有宗教政策也都必須依據社會的實際需求來制定。
國內宗教事務管理由內政部和社會發展部,以及專門管理回教事務的回教事務局負責。內政部社團注冊局負責新加坡宗教團體、寺廟、教堂等組織、機構的注冊登記,並對宗教組織、宗教活動場所的活動監督。
在新加坡,10人以上就可以向政府申請成立合法宗教社團。宗教機構可以按照教義、教規開展宗教活動,宗教團體可以擁有自己的教堂、廟宇和其他房地産,可以辦學校、出刊物、成立福利機構等。
1989年,新加坡發布了《維持宗教和諧白皮書》,系統闡述了新加坡的宗教政策與實踐;1990年國會通過《維持宗教和諧法》。這些都旨在維持宗教和諧,並保證宗教不被政治性的或顛覆性的企圖所利用。
2019年9月,新加坡國會通過了《維持宗教和諧法》修正案,希望透過修正案限制外國勢力幹預,有效應對和宗教議題相關的威脅。
除了剛性的法令法規,新加坡政府還通過柔性的手段來引導種族宗教活動、宣傳宗教和諧。
1991年,新加坡政府推出《共享價值白皮書》,進一步確立了五大共享價值觀:
1、國家高于社區群體、社會高于個人;
2、家庭是社會的基本單位;
3、社區支持並尊重個人;
4、以協商取代沖突;
5、種族與宗教和諧。
2003年7月20日,新加坡政府發表了《宗教和諧聲明》,鼓勵新加坡人在每年種族和諧日(7月21日)的一周內朗誦此聲明:
“宗教和諧是確保我國多元種族、多元宗教社會之和平、進步與繁榮的要素。我們決心通過相互容忍、信任、尊重和了解,強化宗教和諧。我們將始終如一,確認國家的世俗性,提升社會的凝聚力,尊重各人的信仰自由,既增廣共同空間也尊重彼此的差異,促進各宗教間的溝通。從而確保在新加坡宗教不會被濫用來制造沖突與不和。”
與此同時,新加坡政府積極利用民間力量,通過政府主導的民間社團,對各個宗教進行有效溝通和管理。
由各大宗教發起、1949年注冊成立,1961年更名的新加坡宗教聯誼會至今仍是十大宗教的領導機構。聯誼會主席職位每年一換,由各大宗教領袖輪流擔任,鼓勵不同宗教的信徒經常接觸,促進彼此間的容忍、諒解和互相尊重,避免分歧和爭論,求同存異。其幾十年來的實踐,在發揮多元宗教在新加坡社會的積極作用,促進不同族群間的團結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1990年,宗教和諧總統理事會在《維持宗教和諧法令》下成立,該會理事大多是宗教領袖、法官、醫生、學者和退休高級官員等。這些人具有不同身份背景,在各自的領域有所建樹,可以從各自的領域出發,爲內政部提供關于種族宗教問題的意見。
2002年,政府在不同選區設立族群與宗教互信圈;2006年成立由社會發展、青年及體育部長主導的全國種族與宗教和諧常務委員會。通過在社區和基層設立各種族群和宗教組織,政府一方面能夠密切掌握民間的宗教活動,另一方面各項宗教方針和政策得以通過滲透的方法下布到民衆當中。
在寬松而自由的宗教政策和新加坡政府剛柔並濟的治理之下,無論是古老的宗教還是新興的宗教,無論是跨國界的世界性宗教還是人數極少的民族性宗教,在新加坡都得以享有一席之地,和諧共處。
03. 當宗教遇上疫情
此次新加坡疫情爆發早期,宗教場所成爲了聚集性疫情的高發區,共有四個宗教場所相關的疫情感染群。
圖片來源:8視界新加坡
基督生命堂是新加坡本地第三個感染群,共有十例確診病例,且出現了新加坡第一例死亡病例,逝世的是患有慢性心髒疾病和高血壓的75歲老人。
神召會恩典堂于2月12日被衛生部列爲感染群,共有23例確診病例,一度成爲新加坡本地規模最大的感染群。
《聯合晚報》在2月25日發布的文章中曾稱其爲“本地最大冠病感染群”。
神召會恩典堂主任牧師也是確診病例之一,此外,教會的一名男職員出現症狀後仍抱病上班,進而感染教會的7名同事和9名教友。
伊麗莎白諾維娜醫院傳染病專科醫生梁浩楠之前在受訪時也曾表示:神召會恩典堂感染群的情況,可被稱爲“超級傳播事件”。
而且,這兩個教會感染群之間還存在關聯:
圖片來源:8視界新加坡
3月18日,衛生部公布宏茂橋Al Muttaqin回教堂爲新的感染群,這個感染群總共有三起病例,第一例是曾到馬來西亞吉隆坡大城堡回教堂參與萬人集會的輸入型病例,在3月12日確診,另外兩起分別在3月17日和18日確診。4月16日,經過兩輪病毒潛伏期(28天)都未出現新病例,不再被列爲感染群。
衛生部同樣在3月18日宣布將位于武吉知馬的新加坡教會列爲感染群,共有五起病例,第一例確診病例跟裕廊戰備軍人協會俱樂部(SAFRA)新春晚宴感染群有關聯,于3月7日確診;最後一例病例在3月17日確診;4月16日不再被列爲感染群。
宗教場所因信徒聚集、人員難以追蹤,且宗教儀式時間較長,極易成爲疫情高發地,新加坡幾個宗教場所相關感染群也是如此。
新加坡宗教抗疫大致可以分爲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加強防控。
3月14日,新加坡政府宣布一系列措施減少社交接觸的措施。針對私人聚會和宗教聚會,政府除了勸請主辦方盡量把活動人數限制在250人以下,也建議應減少擁擠,以及確保通風等措施。
2-3月的“佛系”防疫階段,更多宗教場所只是短暫性關閉或加強消毒措施。
圖片來源:8視界新加坡
第二階段,暫停集會。
隨後,爲了更好地防控疫情在宗教場所的傳播,新加坡各個宗教都陸續發放了暫停集會的通知:
2月14日,天主教新加坡教區總主教吳成才在發給信徒的信函中指出,由于目前的冠病疫情顯得難以控制,所有在平日和周末舉行的彌撒活動將從2月15日中午開始無限期暫停,直到情況更爲明朗。同樣的,所有大型聚會包括研討會、交流會等都應暫停。
3月20日,聖公會新加坡教區宣布,所有教堂的禮拜活動和聚會暫停。同周,新加坡衛理公會會督張振忠致函教會會員說,爲了配合當局的措施,提倡保持安全距離、減少社交接觸,衛理公會將暫停活動。
據悉,聖公會新加坡教區有27個不同大小的牧區,每星期平均約有2萬1000人出席教會活動。衛理公會在新加坡共有46所教堂,信衆超過4萬4000個。
第三階段,關閉宗教場所。
3月24日,新加坡政府發布新的防控措施,宣布所有的宗教儀式和聚會須取消,宗教場所可向私人開放,但不能超過10人。
4月7日,新加坡開始落實阻斷措施,所有宗教場所都必須關閉。
由于宗教自身特定活動,回教幾乎成爲此次新加坡抗疫中受影響最大的宗教。
每一周的星期五正午過後,全世界不同地區的穆斯林信徒都會到清真寺集體禱告,這一活動在回教中稱 Salat al-Jumu’ah,意爲“齊聚一堂的禮拜”。3月,五名新加坡人曾到吉隆坡大城堡回教堂參加大型活動並在返新後確診,曾去過新加坡本地至少10所回教堂,帶來傳染風險。新加坡本地70余所回教堂隨即關閉,星期五祈禱也暫停。
齋月是回教的一個習俗,會在伊斯蘭曆的第九個月進行,期間回教徒會進行自省忏悔,自黎明至黃昏時段禁食。開齋節在新加坡是法定假日之一,被稱爲 “Hari Raya Aidilfitri” 或 “Hari Raya Puasa”,它標志著齋月的結束。2020年的齋月是4月24日到5月23日,開齋節是5月23日,剛好在阻斷期之內。
此外,5月15日,新加坡回教理事會宣布,由于疫情影響,今年900名已注冊前往中東朝聖的本地回教徒,須把行程延後至明年。
集體禱告暫停;齋月在家進行,不能聚會;朝聖也要延後……這次疫情給新加坡的回教徒帶來不少考驗,而回理會也推出多項措施,以保證本地回教徒在安全的情況下履行宗教義務:
回教宗教司納茲魯汀和其他教士在開齋節前夕和當天早上,通過線上頻道、回理會Facebook和各回教堂的Facebook專頁、新傳媒馬來語電台等渠道,帶領回教徒祈禱;
總統府也首次舉辦虛擬開放日,借助科技讓無法實際參觀總統府的公衆,通過視訊同總統一起參觀,以別開生面的方式歡慶開齋節。
圖片來源:聯合早報
新加坡總統哈莉瑪指出:當疫情過去,她相信本地回教社群將能從這次經曆中變得比以往更堅韌,對信仰更堅定。
隨著宗教場所的關閉和集會活動的暫停,新加坡沒有再出現新的宗教相關感染群。
6月2日,新加坡安全開放第一階段,各宗教場所逐步重開。
這也不由得讓人擔心:宗教集會是否會再次成爲防疫缺口,給新加坡疫情帶來反彈?
據8視界新加坡報道,早在5月20日,神料店獲准重開四天,有店家提早半小時營業,沒想到天未亮開店前,就有顧客開始排隊;光明山普覺禅寺6月已有500人預約,其中包括祭拜祖先的家屬、以及到大殿禮佛的信徒。
這麽一看,6月2日開放宗教場所後,迎來大批人潮或許是在所難免的?
好在目前的情況還算樂觀。
新加坡政府規定,宗教場所必須確保現場沒有人龍,也只可以有單向出入口;只獲准進行私人宗教活動,每次以5戶爲限;信徒可以到宗教場所祈禱,允許與同住的人共同前往,但以5人爲限。
據《聯合早報》報道,光明山普覺禅寺雖然預約滿滿,但現場井然有序。
圖片來源:聯合早報
韭菜芭城隍廟重開一上午迎來近百名信徒,香客出入現場、測量體溫燒香燒金紙都嚴格遵守規則。
新加坡基督教全國教會理事會早前受詢時說,大部分教堂選擇暫時不開放,多數較傾向于第二階段,也就是能進行簡單宗教儀式和聖餐儀式時才開放。6月3日,則一改初衷,允許教堂在第一階段解封期重開。
新加坡回教理事會受訪時表示:70所回教堂中,6所暫時不開放。6月8日起,46座回教堂將延長開放時間,讓回教徒進行私人禱告。
香火鼎盛的四馬路觀音堂受限于人潮控管等因素,決定繼續關閉,待解封第二階段再視情況決定。
……
早前,新加坡衛生部長顔金勇于6月4日在國會會議上表示,若太快恢複太多活動,2019冠狀病毒病例和感染群或再次湧現,到時新加坡將必須重新收緊措施,放慢開放的步伐。
我國將繼續針對較高風險的活動采取較謹慎的做法,例如涉及大批人長時間共處在封閉式空間的活動。這就包括宗教活動、戲院、博物館、圖書館以及夜總會、酒吧、卡拉OK等公共娛樂場所。
宗教與信仰,這是一個永遠無法回避的問題,而當宗教遇上疫情,新加坡還是交上了一份不錯的答卷。
早期積極控制宗教傳染群疫情,中期嚴格關閉宗教場所,解封後保證安全活動,同時一直采取各種方式幫助教徒們履行宗教義務,新加坡基本達成了尊重宗教與防控疫情之間的平衡。
伴隨疫情而來的有恐懼,也有重重的未知,而希望和信仰越發成爲積極迎接挑戰的源泉。希望不會泯滅,信仰也不會動搖。正如新加坡白領,天主教信徒 Sarah 所說:
“事情總會過去的。”
希望這一日早日到來,也希望信仰可以一如既往地撫慰人們心頭的創傷。
⊙文章版權歸“SingPlus新加坡直通車”所有,轉載請聯系後台。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