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違的假期來得快去得也快,元旦結束,主持人大賽也正式步入了緊張的白熱化階段。
在60進18強的賽制結束後,新聞類和文藝類兩組的9強選手們再次面臨挑戰,每一組將在一個比賽日內角逐出6名選手晉級最後的總決賽。
而最新一期爲大家帶來的,便是文藝組9名選手“神仙打架”一般的精彩表現。
相對于往期的考核,本期的比賽規則也進行了升級更新,在這次實戰考核中,選手們的“腳力”,“眼力”,“腦力”和“筆力”將會得到全面考察。
這要求著選手們需要走出演播室,到基層進行實地探訪,最後根據收集的素材和個人體悟進行現場的表述。
對于工作經曆不同的選手們而言,這其實是一次並不算公平卻又很公正的賽制。在這9位選手中,有應屆畢業的博士生,碩士生,也有參加工作近10年的“台柱子”。
這種對于體力,采訪,編輯,播報能力的全面考察,或許“老油條”們可以駕輕就熟,但對于一些沒有積累過經驗和突發事件的應屆畢業生而言,著實是一次難度極大的挑戰。
就是在這樣的“魔鬼”賽制中,脫穎而出一位“新星”:
依利米努爾·艾麦尔江。
作爲一名來自塔克拉瑪幹沙漠的維族姑娘,各位專家評審們喜歡稱她爲“小米”。在大家都根據題目要求“走出去”的時候,小米選擇“走回去”。
她輾轉了五千多公裏,回到了自己的家鄉,在茫茫沙海中找尋童年的記憶。
一開場,她便在台上用略帶哽咽的聲音,爲大家介紹了一群特殊的人:“小紅柳”。
紅柳樹,是一種即使在極度幹旱完全沒有水的環境中也可以生長的植物,與這種植物一樣,“小紅柳”們是飽受沙漠環境折磨卻從不服輸執著追夢的一群人。
而小米,也是“小紅柳”中的一員。這棵頑強的“小紅柳”帶領著攝像機找尋著自己的栽培者,那個辛勤的“園丁”。
黃沙遍地,一望無際。
這樣簡陋的學校,卻也算得上是沙漠中爲數不多的“綠洲”,小米從那由遠及近的讀詩聲中聽到了熟悉又陌生的嗓音。
她,便是曾經教導過小米的語文老師,李桂芝。
2000年,作爲保定學院畢業到西部支教最早的一批學生,李老師已經在堅守了20年。在拍
攝的視頻中,李老師問同學們:“在沙漠的另一邊是什麽?”
“在沙漠的另一邊,應該……還是沙漠。”
這個回答,並沒有引起現場的嘲笑。
相反,現場鴉雀無聲。視頻中的小米早已流下了淚水,而現場的評委們也濕潤了眼眶。
對于一些孩子來說,他們的目光所及,便是他們認知中的一切,在他們的思維中,光明的未來是想也不敢想的事。
作爲采訪者和被采訪人,小米面對鏡頭時的那份真誠和感同身受是絕無僅有的,或許其他幾位選手在采訪過程中可以根據采訪對象的描述“身臨其境”,但小米,卻真真實實地經曆過,或者說,艱難地熬過。
當李老師再次問出11年前同樣的問題時,小米從孩子那裏收到了和自己一樣的答複。
這,或許就是這片沙漠,最讓人難熬的地方。
“走出去。”
這並不只是今天比賽的主題,更是李老師20年來每天都在重複的一句話。“如果你不走出去,怎麽能知道沙漠外面是什麽呢?”“在山的那邊,是一片光明蔚藍的大海,那是一個美好的世界。”
李老師用話語爲孩子們編織著夢想,而正是這些話語,讓“小紅柳”們眼裏有了希望。
作爲一名少數民族的主持人,小米的普通話並不算好,吐字發音中還帶著些許家鄉的味道。
作爲一名應屆畢業生,小米的經驗和見識也並不比他人豐富,在大家天南海北遊蕩的時候,她只想借此機會,回一趟許久未歸的家鄉。
作爲一名出生于沙漠中的“小紅柳”,小米的生活環境十分艱苦,沒有技術支持的素質教育,只能在夢裏讓她一睹芬芳。
可小米從未放棄,也從未自卑過。
她從母親那裏借來舞蹈,釋放對夢想的激情。她從父親那裏借來歌喉,唱響民族自信的贊歌,小米奪得這期的冠軍,或許不是因爲她過硬的專業素養。
只是她的熱情,她的真誠,讓我們相信:
人生中難熬的一切,都是來自生命的饋贈,如果你也曾迷茫,如果你也曾被生活壓彎了脊梁。
別投降,微笑吧!
請記住:“山的那邊,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是對于家鄉的留戀,讓小米明白這樣一個道理:熬過這難熬的一切,屬于你自己的饋贈,就在不久的遠方。
這一期節目看下來最大的感受是,小米在舞台上臨場發揮的能力,和前面幾位比起來,硬傷是比較明顯的。整體的主持水平,應該在第二個梯隊,這次能成功晉級,更大的原因是她背後的故事,爲少數人發聲,堅守在那片遙遠的土地。
如果所有的精英都集中在北上廣了,誰來爲邊緣發聲?或許她的普通話還不夠標准,她對大型舞台的臨場發揮離一流主持還有距離,但百花齊放需要這株“小紅柳”。最後的得失已經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通過她,我們看到了更多純真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