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新加坡眼”,輸入“9”獲得生活黃頁信息|
7月6日,新加坡新增確診183例,累計44983例。新增病例當中,社區病例爲23人,其中,新加坡公民/永久居民3人。衛生部將在今晚公布其他詳情。
反對黨:政府因大選備戰而錯過抗疫時機
7月3日,在新加坡國立大學協會(NUSS)舉辦的一場政治論壇上,反對黨民主黨主席淡馬亞(Paul Tambyah)說,從1月23日出現首例輸入病例,到2月中旬,新加坡政府抗疫防疫工作做得很好,很符合傳染病防疫原則。
但是,他說,實裏達工地2月8日出現孟加拉客工病例(第42例),到2月15日陸續出現四例(第47、52、56、69例),形成實裏達航空嶺工地感染群。
【編注:第42例爲孟加拉客工拉朱,染病前有呼吸道、腎髒及肺部疾病,因並發症在國家傳染病中心加護病房留醫兩個多月,一度病危。病危期間,遠在孟加拉的妻子順利産下男嬰。拉朱在6月26日終于病愈出院。】
(淡馬亞的政治身份是反對黨領袖,專業身份是國大醫院傳染病科高級顧問醫生、國大楊潞齡醫學院教授、臨床微生物學與傳染病學亞太學會會長。今年6月中旬,他獲選爲國際傳染病學會下一任會長,將于2022年正式就職,是首個擔任該職的新加坡公民。)
2月中出現實裏達客工感染群之後,一些雇主想把客工集體送去醫院進行冠病檢測,但人力部發出指導建議,說檢測資源極其有限,必須留給重點社群,不建議把沒出現症狀的客工集體送去醫院進行檢測。如雇主執意濫用醫療資源,雇用客工的權利可能被取消。
(《海峽時報》2月19日報道)
淡馬亞說,後來就發生了客工宿舍疫情的爆發。他認爲,這是由于政府此時在考慮召開大選,沒有把足夠的精力放在防疫抗疫上。
政府:這是毫無根據的虛假指控
新加坡跨部門抗疫領導小組聯合黃循財部長反駁說,這是“毫無根據的虛假指控”。
他說,當時人力部的應對是基于醫生和醫療專家的建議。2月中旬出現實裏達航空嶺工地感染群的時候,許多雇主要求把客工送到醫院急診室接受檢測,希望讓醫院開健康證明書,證明客工沒帶病毒,可以複工,但醫生向當局反映,他們無法開。
黃循財說:“我完全尊重淡馬亞教授是該領域的權威,但令人失望的是,他刻意選擇歪曲事實,撈取政治分數。民主黨會這麽做不讓人意外,但我原以爲淡馬亞教授會表現得更好。”
新加坡衛生部和人力部後來發布聯合文告說,淡馬亞稱人力部勸阻客工接受冠病檢測,這是虛假的。人力部2月份的指導建議是說,如果客工身體不適,雇主應將他送往普通科醫生,先由醫生評估是否應送院;除非出現緊急情況,才將客工送往醫院就醫。
人民之聲黨:粗心,不在乎,太自滿
競選惹蘭勿刹集選區的“人民之聲”黨黨魁林鼎律師7月3日說,“新加坡是抗疫最失敗的一個例子”“如果新冠疫情是生物武器,新加坡人將無一幸免。”
林鼎說,新加坡2月中出現首起客工病例時,人力部長楊莉明原有充足時間應對,但“她要麽粗心,要麽不在乎,要麽太自滿”。
他提出,“楊莉明是客工宿舍疫情爆發的唯一責任人”,要惹蘭勿刹集選區選民把本屆大選作爲對楊莉明的公投,作爲對她防疫抗疫的評分。
政府:其他國人看病會受影響
人力部長楊莉明反駁林鼎說,當時政府的擔心是,如果大批健康客工去到醫院要求做病毒檢測,其他正常求醫的國人將受影響。
楊莉明是人民行動黨競選惹蘭勿刹集選區團隊的領軍部長,是林鼎本屆大選的主要對手。
對于林鼎“把本屆大選視爲對楊莉明的公投”,《聯合早報》引述她的回複:“我沒有那麽重要”,她強調大選不圍繞任何一人,而是攸關國人的生活、工作和未來。
【編注:有兩條重點必須注意。一、2月中旬,新加坡冠病檢測能力日均幾百人次;二、醫學界當時尚未有“冠病無症狀傳播”的結論。】
昨天疫情回顧
7月5日,新加坡新增確診136例,累計44800例。
當日病愈出院324人,累計病愈40441人,爲病例總數之90%。
4212人仍在方艙/社區護理設施或社區康複設施,比前天減196人。
現存病例4333人,比前天減188人。
在醫院加護病房(ICU)維持爲2人;非ICU病房有210人,比前天增8人。病逝累計維持在26人。
境外輸入7例
7月5日,衛生部通報7起輸入病例,1例于6月20日從印度入境,4例于6月23日從印度入境,2例于6月24日從也門入境。
7人入境之後,在執行14天居家通知(SHN)隔離期間接受檢測,無症狀確診。
2人爲新加坡公民,2人爲永久居民,2人爲長期訪問證(LTVP)持有人,1人爲家屬證(DP)持有人。
社區新增病例18起
7月5日,衛生部通報本地社區新增病例18人,爲6月12日以來新高。
1. 38歲孟加拉籍男子(第44702例):無症狀,7月4日確診,確診之前處于集中隔離狀態;血清抗體呈陽性,意味著可能是既往感染。他是第44076例的密切接觸者,第44076例也是孟加拉籍客工,32歲,無症狀,血清抗體也陽性。
2. 30歲女性永久居民(第44726例):7月2日出現症狀,4日確診,確診之前處于集中隔離狀態;屬于Leo客工宿舍感染群。
3. 28歲新加坡籍男子(第44746例):6月21日出現症狀,7月4日確診,確診之前處于集中隔離狀態;是第44167例的密切接觸者。第44167例相信是大型集體宿舍客工。
4. 51歲中國籍男子(第44799例):無症狀,7月4日確診,確診之前處于集中隔離狀態;是第42405、44368例的密切接觸者。他血清抗體呈陽性,意味著可能是既往感染。第42405例和第44368例都是52歲中國籍男子,是必要領域職工,皆爲無症狀確診;前者6月22日確診,後者7月2日確診。後者血清抗體呈陽性,意味著可能是既往感染。
5. 2歲新加坡籍男童(第44836例):無症狀,7月4日確診,確診之前處于集中隔離狀態;是第44118、44258例的密切接觸者。第44118例是30歲新加坡籍男子,6月27日出現症狀,30日確診。第44258例是41歲印度尼西亞籍女子,6月29日出現症狀,7月1日確診。
以上5例在確診之前皆處于集中隔離狀態。
以下9例(編號6-14)是當局對必要領域職工進行積極檢測而探測出的病例。
6. 46歲孟加拉籍男子(第44780例):無症狀,7月4日確診。
7. 26歲印度籍男子(第44782例):無症狀,7月4日確診。
8. 38歲中國籍男子(第44784例):無症狀,7月4日確診。
9. 43歲印度籍男子(第44786例):無症狀,7月4日確診。
10. 45歲孟加拉籍男子(第44787例):無症狀,7月4日確診。
11-12. 45歲孟加拉籍男子(第44778例)、45歲孟加拉籍男子(第44781例):皆爲無症狀,皆爲7月4日確診,兩人是室友。
13-14. 43歲孟加拉籍男子(第44783例)、38歲孟加拉籍男子(第44785例):皆爲無症狀,皆爲7月4日確診,此二人也是室友。
15. 30歲新加坡籍男子(第44814例):7月1日出現症狀,7月4日確診,是第44562例的同事,但歸屬不同部門。他曾到Shiok Kitchen Catering工作。
16. 20歲新加坡籍女子(第44713例):7月2日出現症狀,4日確診,曾到勵仁高中(Millennia Institute)上學。
17. 66歲新加坡籍男子(第44714例):7月2日出現症狀,4日確診。
18. 35歲菲律賓籍女子(第44727例):7月1日出現症狀,4日確診。
根據衛生部信息,7月5日之前7天,社區日均新增10例,比再前7天的日均新增7例增加43%;同期,日均新增不明感染源病例也由3例增至5例,增幅爲66%
新發病例活動過的場所
衛生部對新發病例過去14天活動過的場所與時間表作出滾動更新。7月5日新增地點如下:
6月21日0615-0715時:文禮坊巴刹與美食村(Boon Lay Place Market and Food Village)
6月23日1405-1505時:諾裏士路(Norris Road)的All India Supermart超市
6月24日0945-1145時:裕華巴刹與熟食中心(Yuhua Market & Hawker Centre)
6月24日1220-1420時:裕廊IMM商場的巨人(Giant)超市
6月26日2010-2050時:裕廊IMM商場的巨人(Giant)超市
6月28日0830-0900時:鳳山巴刹與熟食中心(Fengshan Market & Food Centre)
6月28日1520-1605時:裕廊坊(Jurong Point)的吐司工坊(Toast Box)和閣室(COURTS)
7月1日1410-1440時:裕廊坊的職總平價超市(NTUC Fairprice)
7月1日1830-1930時:裕廊西91街的NTI食閣
客工宿舍新增病例111起
住在大型集體宿舍和工廠改建宿舍的客工(WP)新增確診111例,大多爲無症狀或輕微症狀病例。
截至7月5日,客工宿舍一共42264人確診,感染率爲13.08%
感染群追查
7月5日,新加坡無新增感染群。
鄰國疫情
7月5日,印尼新增1607例(累計63749例);當天通報新增死亡82例(累計3171例)。印尼已連續13天日增千例以上。
菲律賓激增2434例(累計44254例),爲單日新高;當天通報新增死亡7例(累計1297例)。菲律賓官方指出,確診人數激增是因爲重啓經濟活動,減少對國民經濟的損害。
馬來西亞新增5例(累計8663例),無新增死亡病例(累計121例)。
泰國新增5例(累計3190例),無新增死亡病例(累計58例)。新增5例確診皆爲境外輸入,確診之前處于集中隔離狀態;泰國已連續40日無社區新增病例。
相關閱讀:
-
新冠疫情下的第十三屆大選有什麽值得關注?
-
新加坡總理弟弟再次發視頻,號召大選投票反對黨
-
新加坡大選開打,“儲君”親征熱點戰區,李顯揚究竟參選嗎?
欲了解更多相關新聞,請看新加坡眼臉書Facebook,請點擊文末閱讀原文Read more。
— END —
歡迎關注新加坡眼®
獨立視角|平實報道|深度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