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德意小堂姐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不知不覺,生活在歐洲已經有十個年頭了。求學,畢業,工作,結婚,生子,在異國他鄉一路走來,有艱辛坎坷 ,但最後收獲的是幸福與美滿。
我喜歡記錄生活的點點滴滴。開通頭條也有些時日了,卻始終沒有開始動筆,一方面,總是礙于身邊的瑣事,無法專注于此;另一方面,能寫的東西又太多太多,使我不知該從哪寫起。人生有時就是這樣患得患失。
今天,我13個月的寶寶無意中的一句嬰語啓發我,給了我動筆記錄下的靈感。
先簡單說說我家情況。我的寶寶是個混血女寶,我是中國人,她爸是意大利人,但我們工作生活在德國。結果就是,我堅持和寶寶說中文,因爲我覺得漢語是寶寶長大以後所向無敵的法寶;她爸和寶寶說意大利語,總說意大利語文藝且優美;我和她爸之間的交流又是依賴德語和英語,這導致了每天有四種語言在我寶寶耳邊旋轉。
同樣一件事,往往會輸入中英意德四個版本,想想真是難爲這個剛剛一周歲的小娃娃兒了!
本以爲寶寶會覺得每天在聽天書,其實,是我低估了寶寶接受能力。
今天晚飯,照例寶寶坐在她的寶寶椅中,手裏拿著一些小玩具玩。玩著玩著,可能是玩膩了 ,她想把手中的小鴨子扔掉,這時她爸用意大利語告訴她不能扔,否則小鴨子要疼了。她聽了後看看爸爸,然後把手縮了回來。過了一會兒,她又想把一本書扔掉,我用中文和她說不能扔,否則書會壞的。她也把手縮了回來,還把書遞給了我。我和他爸各自用中文和意大利語對她說謝謝。她高興的不得了。
吃完飯,寶寶拿著她最喜歡的小熊玩,我和她爸用英語問她,小熊的鼻子在哪?寶寶用小手指了指小熊的鼻子,然後又指著我的鼻子和她爸的鼻子說Nase(德語:鼻子)。我和她爸大眼瞪小眼,被寶寶的聰明才智震住了。然後我倆語重心長的說“she will be better than us (她以後得比咱倆強)”!
經過無數次的實踐,我發現寶寶可以聽得懂四種語言的指令和表達。但是寶寶自己說的話大多是中文。比如:給,走,掉,那,不,等等。我想,也許是中文相對于其他三種語言,音節少,好發音吧。比如說“給”,英文是give,意大利語是dare,德語是geben,都是多音節,不如中文一個音gei來的方便。她爸不會中文,這就苦了孩兒她爸,不知道他閨女在說什麽。
其實,每個詞我們都會給寶寶四個語言版本的輸入,最終寶寶會輸出對她來說發音最簡潔的語言版本,比如Nase。我的天呀,意不意外,驚不驚喜!
曾聽說多語言環境下長大的孩子說話晚。其實答案是否定的。更准確地說,無論是在單語還是在多語(≥2)環境下,孩子說話早或晚的幾率都是一樣的;雙語/多語環境不會導致語言學習的滯後。
讓孩子說話早,說話多的關鍵是家長耐心正確的引導。寶寶的模仿能力很強,所以平時要多和寶寶說話,多重複幾次,這才是開啓寶寶語言天賦的金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