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很多成功作品,往往不是在幸福中寫就,而是在痛苦中完成的。”——王洛賓
音樂有價嗎?音樂無價,就像某些人常常感慨那樣,音樂沒有國界,也不應存在任何束縛和限制,它帶來快樂,也帶來感同身受,那是一種非常奇妙的體驗,仿佛只是聆聽,便能在無形中同編寫者以心相交,哪怕雙方確實從不曾見過。但偏偏,世事最是喜歡捉弄人,往往能夠寫出打動人心的作品的人,卻在自己的生活裏,承受著尋常人無法想象的磨難,譬如王洛賓。
多數人提及這個名字,會立刻回想起這位老人同那位生性灑脫又固執的女作家之間的種種糾葛,可在仰慕那位女作家的筆者眼中,兩人的相交,足以用心靈碰撞來描述,三毛是個奇人,王洛賓同樣也是個奇人,世俗的判定對他們來說,是最淺薄的認知。
那麽,王洛賓的一輩子,究竟有什麽資格能以“奇”這個詞語來形容?筆者認爲,這個問題的答案,正巧便隱藏在他的一生故事中。
01我要寫的歌,便在這片土地上
王洛賓本名王榮庭,出生在一九一三年。祖父熱衷繪畫和音樂,是當時京城裏頗具名氣的藝人。父親則在祖父的影響下,同樣偏愛樂曲,擅長各種樂器。在這樣一個充滿藝術氣息的家庭裏長大,王洛賓從小就對音樂很感興趣,甚至在中學時期,加入學校的教堂唱詩班,是當中的佼佼者。十五歲,前往姐姐家報喪訊的他結識了一群對他此後人生影響頗深的藝術家們。數年後,憑借自己的優秀,考入北平師範大學讀書。
由于導師們的影響,王洛賓非常向往巴黎的音樂學院。但戰爭的到來以及母親的病故,讓他的夢想徹底變成陽光下的泡沫,一觸便碎。心傷的他,在命運推動下,踏上了前往西北的車輛。也是在那裏,他突然找到了自己音樂的方向。西北粗狂又豪邁的風景,直白又優美的民族樂曲,帶給王洛賓非常大震撼,他似乎在那一瞬間明白,想要創作出最優美的中國音樂,其實不需要跨越大洋,去往遙遠的彼岸。
因爲他想要表達的情感,想要尋找的靈感,想要書寫的歌曲,皆隱藏在中國的土地上呀!就這樣,茅塞頓開的王洛賓,開始把自己的關注全部放在了中國的西北土地上,他用自己的腳步丈量荒漠平原的長度,聆聽和學習不同民族的樂曲,潛心創作出一首又一首抒發他心底最真實感受的歌曲。
02現實和夢想的碰撞,反而激起他的固執和靈感
可他摯愛的西北,卻讓他的人生遭受到了一次又一次打擊。一九四一年,正在西北投身音樂事業,試圖用自己的樂曲來鼓舞抗戰戰士們的王洛賓,由于和幾位我黨戰士走得比較近,得到了國民政府的特別關注,致使他陷入牢獄災禍整整三年。可在監獄裏的王洛賓,從未忘記一直堅持的音樂夢想,他不斷和自己的獄友們交流,尋找靈感,並且創作出如《蠶豆謠》《我愛我的牢房》等在後來廣泛流傳的佳作。命運賜予他苦難,而王洛賓則用自己的固執,把那些苦痛全部轉化成最是動人的樂章。
三年以後,在同伴的努力下,王洛賓得以洗刷冤情,回歸正常生活,同時繼續把自己全部的精力,皆投入到音樂創作裏。《依拉拉》《曲曼地》等民歌的改編,《凱歌進新疆》等歌曲的創作,都讓王洛賓感受到了音樂帶給他的最美妙收獲。但現實的苦難,命運的考驗,從未徹底離開王洛賓。一九五一年的六月,拒絕前往台灣,又加入新疆軍區的他,因爲種種緣故,再次被捕入獄,得到服役兩年的懲戒。同年冬天,他的妻子在北京病故。一瞬間,好像全部的壞事情皆落在了王洛賓的腦袋上,可是,他依舊固執地深愛著自己的音樂事業,將所有哭淚盡數隱藏在了自己的作品中。
對王洛賓來說,只要生命不息,音樂便一直是他人生中最浪漫也最美好的存在。只是,他卻未曾想過,自己的第三次入獄,居然會和音樂有關。一首從名字裏便能窺見濃濃民族風的歌曲,在有心人的使壞下,變成了內涵領導的陰謀,王洛賓也因此第三次被迫走入監獄。那是在一九六零年,他被剝奪政治權利二十年,有期徒刑十五載。沒有人知道,王洛賓是否因此憎恨過自己的音樂,身在後來的我們,能看到的,便是他對音樂最真實的追求和熱愛。
十五年的服刑期間,王洛賓曾因自身的優秀得到假釋,回到原單位繼續工作,也曾被剝奪傳唱歌謠的資格,再次走入冷清的牢籠,失去寶貴的自由。可更多的,卻是在和獄友的聊天裏,獲取關于不同地方和民族的民謠信息,同時繼續堅持自己的夢想,書寫出讓世人驚歎的美麗樂章。
他可以受苦,可以忍受饑餓用食物同別人換取音樂,但唯獨有一個東西,是他堅決不能放棄的,那便是音樂。音樂撫平了牢獄和磨難帶給王洛賓的傷痛,讓他短暫忘記了自己的處境和沒有光亮的未來,音樂也令他的悲傷得到釋放,能在音符中宣泄自己心內的痛苦。
03孤獨的老人,願歌聲在世間永不停歇
一九七五年,年過六旬的王洛賓終于能光明正大離開那座禁锢他很久的監牢,可重歸人間的他,卻依舊身處最黑暗地帶,孑然一身,孤獨求生。是音樂,給了他希望和動力,支持著他,一次又一次行走在荒蕪的西北,追尋不一樣的美好樂章。也是音樂,讓他得到世人的稱贊和擁護,不只是三毛,還有更多真正喜愛音樂的人們,專程趕赴西北前來拜訪他。
但在王洛賓來看,心靈上的相交,只是生活的調劑品,于他本人,更重要的還是音樂本身。就像他曾經說過那般,他希望自己創作的情歌,能夠在世間繼續傳承五百載,事實證明,確如他所願,無論是《在那遙遠的地方》,又或者《達坂城的姑娘》,出自他手的情歌的確是脍炙人口的佳作,哪怕他已然不在的當下,也依舊讓世人非常熟悉,每一次演唱,皆會帶給我們最原始的快樂和浪漫。
縱觀王洛賓的一生,有美好也有磨難,有快樂也有悲傷,可更多的卻是他對音樂的堅持,即便數十年間,三次被迫走入監獄,十五年失去自由,他也不曾放棄音樂。如此固執,如此熱愛,緣何沒有資格得到一個“奇人”稱贊?畢竟,人會死去,萬物會凋零,而音樂,必定流傳百年,經久不衰。只要唱起他的歌,就會想起執著追求音樂的王洛賓,不是嗎?
文/古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