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病疫苗問世不代表疫情就會結束
新冠疫情還在全球肆虐,人們對于安全有效的新冠病毒疫苗翹首以盼。多個國家表示對新冠病毒疫苗研發取得進展,在有關醫學期刊上密集發布了疫苗的臨床試驗數據。
新加坡首個候選疫苗LUNAR-COV19日前也已獲衛生科學局批准,展開臨床試驗。傳染病專家表示,本地首個冠病疫苗最快將于明年7月問世。但專家提醒,疫苗問世並不代表疫情就會結束,本地仍可能出現確診病例和小型感染群,國人必須學習與冠病共存。
新加坡國大醫院傳染病科高級顧問醫生弗斯爾教授說:“最近有很多關于疫苗研發的好消息,但我建議大家先不要太興奮。接下來半年到一年內,可能出現很多‘峰回路轉’的情況……大家應該著重于學習如何與冠病共存。”
他指出,疫苗在問世前須先經過臨床前階段及三期的臨床試驗。弗斯爾提醒,倉促生産疫苗只會帶來更大的風險。即使疫苗問世後,也並非所有國人都能立刻接種疫苗。
弗斯爾認爲,由于疫苗供應無法滿足全國人口的需求,當局必須謹慎研究如何策略性地爲國人接種疫苗。例如,可以先讓療養院職員接種疫苗,因爲他們天天照顧年長者,而且多數療養院感染群都因職員而起。
國際上,截至7月20日世衛組織公布的信息顯示,目前全球至少有24種新冠病毒疫苗已進入臨床研究階段,另有142種候選疫苗處于臨床前研究階段。
英國醫學期刊《柳葉刀》20日分別發表了來自中國團隊和英國團隊的兩項新冠病毒疫苗研究成果。同一天,俄羅斯、德國等國的科研人員公布了有關疫苗項目的研發進展。而早些時候,其他一些國家,包括美國、澳大利亞、泰國等國的科研機構也報告了新冠病毒疫苗研究進展。
盡管有關新冠病毒疫苗的研究捷報頻傳,但多國專家指出,疫苗開發和臨床試驗存在不確定性,還存在病毒變異等諸多風險和挑戰。科研人員也警告,不可過于樂觀,不能保證正在研制的疫苗會有效。
另外,研究顯示,新冠病毒感染者痊愈一段時間後,體內抗體水平會下降。新冠病毒疫苗如何提供足夠長久的免疫保障、如何應對可能出現的病毒變異問題,都需要各國科研團隊共同努力。
專家呼籲對待疫苗研究要保持客觀、理性的科學態度,要等待進一步的試驗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