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新加坡眼”,輸入“9”獲得生活黃頁信息|
7月29日,新加坡新增確診334例,累計51531例。新增病例當中,含境外輸入4起、社區病例3起、客工宿舍病例327起。衛生部將在今晚公布其他詳情。
中國總理李克強致電祝賀李顯龍連任新加坡總理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7日致電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祝賀他連任新加坡共和國總理。去年4月,李克強在北京會見李顯龍。(圖:新華社)
據新華社28日報道,李克強在賀電中表示,在李顯龍總理領導下,新加坡經濟長期保持良好發展勢頭。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新加坡政府果斷施策,防控工作取得積極成效,經濟社會逐步複蘇。中國和新加坡是友好鄰邦,中方高度重視中新關系。
李克強總理表示:我願同李顯龍總理一道,統籌推進抗疫和發展合作,持續深化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推動中新關系在今年建交30周年之際再上新台階。
(人民網新聞截圖)
新加坡今年7月10日舉行獨立以來的第13屆國會選舉。李顯龍領導的執政黨人民行動黨以總得票率61.24%贏得勝利,蟬聯執政。人民行動黨共贏得國會93個席位中的83席,獲得組閣權。25日李顯龍公布新一屆內閣成員名單,他本人繼續擔任總理。
新加坡國會實行一院制,議員由公民投票選舉産生,任期5年。獲得國會多數席位的政黨可組建政府。
昨天疫情回顧
7月28日,新加坡新增確診359例(累計51197例),含境外輸入2起、社區病例1起、客工宿舍病例356起。
境外輸入2例
7月28日,衛生部通報2起境外輸入病例。
第50946例是8歲女童是第49912、50454例的密切接觸者。第49912例是37歲印度籍婦女,第50454例是1歲印度籍男童。三人都是持家屬證于7月12日從印度入境,無症狀,在隔離期間接受檢測而確診。
編注:“居家通知SHN”有兩類:一類是過去14天連續在澳洲(維州除外)、文萊、澳門特區、中國大陸、新西蘭、韓國、台灣地區和越南居住然後飛到新加坡的旅客,可以在自己的住所隔離;一類是從其他地區到新加坡的旅客,必須到指定地點隔離,非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須負擔隔離費用。
目前,有15000人在執行SHN,其中約11000人在酒店執行SHN。
社區新增1例,確診前處于集中隔離狀態
7月28日,衛生部通報本地社區新增病例1起,爲29歲印度籍男子(第50919例),無症狀,是第46808例的密切接觸者,確診之前處于集中隔離狀態。第46808例是36歲孟加拉籍男子,無症狀,7月15日確診,是當局對必要領域職工進行積極檢測所探測出的病例。
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需要集中隔離(quarantine)。7月28日,新發1028個集中隔離令。
截至7月28日,約25000余人處于集中隔離狀態。
根據衛生部信息,7月28日之前7天的社區日均新增4例,再前7天的日均新增是10例,有所下降;同期,日均新增不明感染源病例5例減至2例。
新發病例到過的地點
由于該新發病例在確診之前處于集中隔離狀態,並無到過任何地點。
客工宿舍新增356例
住在大型集體宿舍和工廠改建宿舍的客工(WP)新增確診356例,大多爲無症狀或輕微症狀病例。
截至7月28日,客工宿舍一共有48341病例,感染率爲14.97%
現存病例與醫療資源情況
7月28日,新加坡病愈出院201人,累計病愈45893人,爲總病例之90%;病逝累計爲27人;現存病例5277人,比前天增158人。
現存病例包括:非ICU病房有185人,比前天增6人;5092人仍在方艙/社區護理設施或社區康複設施,比前天增152人。無人在加護病房(ICU)。
每日檢測量約2.1萬人次
根據衛生部數據,截至7月27日,新加坡一共進行了132萬人次檢測,共檢測了61.6萬人。
當局日前公布已爲24萬宿舍客工進行檢測,《新加坡眼》據此推測,入境旅客與社區居民的檢測人數應在36萬人左右。
從上述數據看,從7月21日至27日,進行了15萬人次檢測,約每天21500人次。衛生部的目標是年底之前把檢測能力提高到每天4萬人次。
無新增感染群
7月28日,新加坡無新增感染群。
鄰國疫情:泰國2例爲夏威夷軍演歸國軍人
7月28日,印尼新增1748例(累計102051例);當天通報63起新增死亡病例(累計4901例)。印尼已連續35日新增確診千例以上。
菲律賓新增1678例(累計83673例);當天通報2起新增死亡病例(累計1947例)。菲律賓已連續14日新增確診千例以上。
馬來西亞新增39例(累計8943例),其中28起爲社區病例;當日無新增死亡病例(累計124例)。
泰國新增2例(累計3297例),皆爲輸入病例,是從美國夏威夷軍演回國的泰國軍人;當日無新增死亡病例(累計58例)。泰國已連續64日無社區新增病例。
相關閱讀:
-
新內閣以最強陣容“成團”,帶領新加坡“乘風破浪”
-
李顯龍總理訪華,中新陣容大PK
-
今年在新加坡,會有李總理見李總理嗎
欲了解更多相關新聞,請看新加坡眼臉書Facebook,請點擊文末閱讀原文Read more
— END —
歡迎關注新加坡眼®
獨立視角|平實報道|深度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