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回撥到110年前,即1909年10月26日,時任朝鮮統監伊藤博文從長春乘火車前往哈爾濱,擬與俄國財政大臣科科夫佐夫會談,當日上午9時,伊藤博文的專列駛入哈爾濱火車站,科科夫佐夫登上車廂迎接伊藤博文,當二人及隨從走下車廂並開始檢閱俄國儀仗隊時,混迹于歡迎人群中的朝鮮青年安重根,以勃朗甯手槍向伊藤博文連開3槍,爲了防止錯殺,又向伊藤博文身旁的人連開4槍,制造了一起震驚中外的刺殺事件。
40年前的1979年4月15日,朝鮮爲了紀念民族英雄安重根誕辰100周年,拍攝了彩色故事片《安重根擊斃伊藤博文》,該片曾由上海電影譯制廠翻譯出品,經過配音演員喬榛、畢克、胡慶漢、尚華、吳文倫、于鼎、趙慎之、李梓、丁建華等人的精彩演繹,將已經塵封了70年的這一著名曆史事件再現出來,曾在中國引起了一波觀影熱潮。
中國民衆對伊藤博文的名字並不陌生,這位曾出任日本第一個內閣總理大臣的政治家,在其任內發動了中日甲午戰爭,導致清朝北洋水師全軍覆沒,並迫使中國清政府于1895年4月17日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
《馬關條約》的主要內容是:1.中國承認日本對朝鮮的控制;2.中國將遼東半島、台灣島及附屬各島嶼(包括釣魚島)、澎湖列島割讓給日本;3.中國賠償白銀二億兩;4.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四地爲通商口岸等等。
李鴻章代表中國清政府與日本政府簽訂的《馬關條約》時,日方代表正是時任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而《馬關條約》的簽訂,給中華民族帶來了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由此加深了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伊藤博文在日本是被頂禮膜拜的政治家,而在中國人眼中卻是臭名昭著的侵略者。
1905年11月17日,日本又迫使大韓帝國簽訂了《乙巳條約》,日本成爲韓國的保護國,並淪爲日本的殖民地,而強迫韓國簽訂不平等條約的正是伊藤博文,于是中韓兩國人民將屈辱和憤恨指向了共同的敵人——伊藤博文。
1906年3月2日,已過花甲之年的伊藤博文奉命出使朝鮮,出任第一任朝鮮統監,成爲朝鮮的“太上皇”,將朝鮮變爲日本的保護國,而此前朝鮮則是中國的附屬國。
伊藤博文在朝鮮實行了殖民統治,不斷蠶食和剝奪朝鮮政權,解散了朝鮮軍隊,強迫朝鮮與日本簽訂了不平等條約,很快使朝鮮變成了日本的殖民地,而伊藤博文總是在公衆場合,以一副和善謙恭的面孔出現,裝出非常尊敬朝鮮皇帝的樣子,經常說這樣一句話,“我現在提議,請諸君隨我三呼皇帝萬歲”。
爲了能夠永久的統治朝鮮,伊藤博文甚至處心積慮地將年僅10歲的朝鮮皇太子李垠送到日本留學,從小對其進行培養和灌輸親日思想,爲日本培植傀儡皇帝,上世紀三十年代初,日本扶植溥儀當了滿洲國皇帝,幾乎都是從伊藤博文那兒學來的套路。
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壓迫越深反抗就越烈,伊藤博文在朝鮮的所作所爲,引起朝鮮青年安重根的強烈不滿,進而産生了刺殺伊藤博文的想法,那麽他又是如何付諸實際行動的呢?
安重根(1879—1910)朝鮮海州人,1879年9月2日出生在名門世家,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一,從小就接受了書塾教育,那時的朝鮮是中國的附屬國,所以接受的是漢學教育,主要是《千字文》、《童蒙先習》及《史記》、《資治通鑒》等史學著作,由此打下了深厚的漢學功底,其以後的寫作,也大都是由漢文撰寫的。
大多數男孩子在童年和少年時代都是喜歡舞槍弄棒的,安重根也不例外,由此養成了剛毅的性格,並立下了“以尚武主義,挽回民弱,以扶國危”的志向,這對他成年後反日思想和行動都産生了深刻的影響。
1894年,年僅15歲的安重根就已經娶妻生子,而這一年中國與日本發生了甲午戰爭,日本打敗了朝鮮的原宗主國——中國,並將中國勢力逐漸趕出了朝鮮半島。
1897年,朝鮮改國號爲“大韓帝國”(簡稱韓國),而這一年安重根與父親一起加入了天主教,接受了法國神父的洗禮,成爲一名虔誠的天主教徒。
1904年,日本與俄國又在朝鮮半島開展角逐和爭鬥,並以爭奪朝鮮半島和中國東北領土和主權爲目的而爆發了日俄戰爭,此時的安重根目睹了國家面臨的危難,開始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在其反日思想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反俄情緒。
1905年,由日本海軍大將東鄉平八郎率領的聯合艦隊,在朝鮮半島和日本本州之間的對馬海峽,與俄國海軍中將羅傑斯特文斯基率領的俄國第二太平洋艦隊,進行了一場海上決戰,結果日方大獲全勝。
1909年3月2日,安重根與韓國義士一起開會時,親自割斷了自己左手無名指的一個關節,用自己的熱血在韓國國旗上書寫了“大韓獨立”四個漢字,並發出複興韓國獨立的誓言:“汝必出力,複大韓獨立。”這一團體也被稱之爲“斷指同盟”,安重根被推舉爲盟主,大家達成共識,暗殺侵略朝鮮半島的元凶伊藤博文,並在三年內成事,否則就集體自殺,以謝罪于國民。
1909年6月,伊藤博文辭去了韓國統監之職,再次出任樞密院議長,在其回國赴任之前,前往中國哈爾濱與俄國財政大臣科科夫佐夫會晤,至于雙方有何政治企圖,皆不被外人所知,當安重根從報紙上得知伊藤博文的行蹤時,遂秘密潛往哈爾濱,伺機刺殺伊藤博文。
1909年10月26日早上,安重根攜一把勃朗甯M1900制式手槍前往哈爾濱火車站,手槍內裝有7發達姆彈,這些子彈都是經過特殊處理的,在子彈頭頂端用锉刀刻成十字凹凸形,以增加子彈的殺傷力,勃朗甯手槍是比利時生産的,當時韓國已經能夠仿制。
此時的哈爾濱火車站,俄國人早已是戒備森嚴,但對日本僑民還是比較松懈的,因爲日本駐哈爾濱總領事曾知會俄方,要求重點盤查歐洲人和中國人的通行證,對日本人可以一律放行,而安重根是身穿西裝外套,頭戴鴨舌帽,完全是日本人的裝束,而在俄國人的眼中,根本分不太清楚日本人與中國人的區別,安重根因此得以混進歡迎的人群中。
當伊藤博文等人走下車廂的時候,開始依次檢閱俄國軍樂隊、儀仗隊、各國領事團、中國儀仗隊、日本僑民時,安重根這時才認定那個身材短小、白胡子飄然于胸的老頭就是伊藤博文,等到伊藤博文檢閱完畢折返時,迅速掏出藏于右口袋中的手槍,連續擊發了7顆子彈,現場立刻一片混亂。
俄國憲兵也反應非常迅速,立刻向安重根撲了過來,而安重根十分坦然,絲毫沒有逃跑的意思,而是扔掉手槍,用俄語高呼三聲:“高麗亞烏拉!”(即韓國萬歲),不做任何抵抗,任由俄國憲兵逮捕,而伊藤博文卻身中3槍倒在血泊之中,被人就近扶上車廂,隨行醫生及隨後趕來的醫生對其進行搶救,最終還是因失血過多,安重根手槍射出的3顆子彈,分別命中了伊藤博文的左肺、左腰部和腹部,由于距離太近而又都是開花子彈,伊藤博文在中彈後僅十幾分鍾就不治身亡。
安重根被捕後被暫時關押在火車站的俄國憲兵派出所,並進行了簡單的突審,當天晚上日方就來引渡安重根,並被帶到日本駐哈爾濱總領事館地下室關押,而僑居在哈爾濱及周圍的韓國人均遭到搜查和逮捕。
1909年10月30日,日本關東都督府地方法院檢察官、書記官及韓國統監府翻譯官對安重根進行了第一次正式審訊,安重根爲了不連累同黨和家屬,聲稱整個刺殺行動都是自己一人所爲。
1909年11月1日,安重根被押往旅順監獄羁押,在羁押期間又接受了多次審訊,安重根都拒不承認自己是刺客,而稱自己是以韓國義兵的身份與敵國作戰,只是被俘的戰俘而已,並理直氣壯地列出伊藤博文的15項罪狀,其中包括“弑殺日本孝明天皇”一案,搞得審訊他的日本人也十分的尴尬。
1910年2月14日,日本關東都督府地方法院判處安重根死刑,安重根不服從死刑的判決,但也不上訴,他的理由是“假如我有罪,就罪在我是個善良而弱小的韓國國民。”並當庭寫下:“天翻地覆,義士慨歎;大廈將傾,一支難木。”以此表達他內心的無奈。
從法院宣判死刑到執行絞刑期間,法院與監獄的許多官吏都買來紙絹,懇求安重根題詞留念,因此安重根每天都忙于書寫條幅,最後竟然留下了200多大字條幅,從中可以看出安重根的文化修養,而落款均是“大韓國人安重根”。
1910年3月26日上午10時,安重根穿上母親爲他做的白色韓服,從容走上絞架,被執行了絞刑,他的兩個弟弟要求引渡哥哥遺體回國而未被允許,而是被葬在旅順公共墓地,但經過長期戰亂,安重根墓地已經無處尋覓,韓國光複之後曾爲安重根設立了衣冠冢。
2013年6月29日,時任韓國總統樸槿惠訪華時提及韓國愛國英雄安重根,希望中方能在哈爾濱市豎立安重根紀念碑,樸槿惠的請求得到了中方的積極回應,于是在哈爾濱火車站開始籌建“安重根義士紀念館。
2014年1月19日下午,位于哈爾濱火車站的“安重根義士紀念館”舉行開館儀式,該紀念館包括安重根事迹陳列室、安重根擊斃伊藤博文地點標識等,後來因哈爾濱火車站改擴建等原因,“安重根義士紀念館”被搬遷至哈爾濱市道裏區安升街85—1號,並于2017年3月19日重新開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