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這麽一個話題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如果你的孩子,被別的孩子打了,你會教育孩子怎麽辦?
“打回去”
“報警”
“找對方家長解決”
“如果不是什麽大事,吃虧是福”
……
在說之前,咱們看下一個真實的案例:
一位媽媽帶著女兒去遊樂園玩,周末的遊樂場就像一個巨大的澡堂,每個人都自顧自,似乎沒什麽交集。
女孩很喜歡去遊樂場,三歲了,孩子多的地方,似乎總是感覺有了自己的小世界。
忽然間,一個男孩沖了過來,奪走了女孩手中的玩具,並狠狠地用手打了女孩的臉。這一巴掌打得很用力,因爲女孩的臉一下子撇了過去。
女孩沒有哭,她比媽媽的反應更加決斷和直接,她伸手打了那個小男孩,打在了那個男孩子的手臂上。
男孩子開始大哭,女孩和媽媽站在原地。女孩還是會膽小,不停地往媽媽身上湊。但她知道,媽媽從來不隨意批評她,犯錯需要承擔責任,女孩認爲她並不是主要的過錯一方。
男孩撒潑打滾躺在地上,女孩和媽媽站在一邊。
這時候男孩的母親跑了過來,抱著兒子說,“是不是妹妹打了你,是不是妹妹打了你。”
男孩子自然忘了自己伸手先打的人,只說:“妹妹打我”。
他的母親一邊斜著眼,一邊惡狠狠地對女孩的媽媽說:“你得讓你女兒道歉。”而她似乎並沒有看到,女孩臉上還有她兒子的淺淺的掌印。
女孩的媽媽並沒有發火,只是告訴了男孩母親整個事情的過程:
⊙ 你兒子先打了我女兒,而且打在臉上,你兒子手上的玩具就是從我女兒手上奪來的;
⊙ 我女兒臉上還有你兒子的手印,你可以仔細看;
⊙ 你兒子向我女兒道歉的話,我女兒也可以向你兒子道歉。
男孩的母親在聽完整個過程後,斜了一眼女孩的媽媽,抱著兒子就走。每一個孩子的模樣,就是原生家庭的教養。此時,一個孩子的家教顯露無疑。
看到男孩走了,女孩看起來很高興,摟著自己的媽媽又親又抱。看得出來女孩很喜歡媽媽的處理方式。
有人可能會覺得奇怪:上面案例中,女孩的媽媽在看到孩子被別人打,女孩還擊的時候爲什麽沒拉住她?因爲這位媽媽相信自己孩子的判斷,而事實也證明,在孩子的心中,永遠是愛憎分明的,TA們對于愛TA的人充滿著好感,對傷害TA的人會回擊,而這又是人最初也最珍貴的棱角。
1、 教孩子學會維護自己的權利
“不對,不是這樣的”
“你打人不對!”
“這是我的東西,還給我!”
無論是自己的意識,身體還是物品,這些對自我權力堅決的捍衛,會讓對方知道你不是那個可以任由人揉捏的軟柿子。
因爲很多孩子在最開始打人的時候都是帶著試探,你不反抗,只知道哭鬧,他則會越來越過分,他會慢慢跨越正常人際相處的那個範圍,來搶奪原本屬于你的權利。
捍衛自己的權益,這在孩子人際交往能力中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因爲意味著自己的一個底線。將別人對你的欺負在試探中就扼殺掉。
2、 教孩子自保的能力和技巧
犯罪心理學家李玫瑾在《開講啦》做客的時候,就告訴大家要增強自己的體格,要有體育鍛煉,不能一推就倒。
當然這一點因人而異,有的人就是會比較瘦弱。但是打不過,也不能任由人欺負。哪怕是拖著對方在泥裏打滾,也要讓對方疼,不敢再來肆意欺負自己。
所以,告訴孩子
孩子,如果有人打你,你一定要尊重精神和肉體的第一意願,不害怕地反抗;
孩子,如果有人打你,你一定要披好你的铠甲,讓他們無處可攻;
孩子,如果有人打你,你也一定要注意分寸,不讓人得逞,但也不讓人太傷。
孩子,沒有人可以照顧你一生,而你要學會愛著自己,從現在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