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事通說
多災多難的2020年被稱爲世界末日,那生活在新加坡的我們該怎麽辦~
萬事通即時新聞
今日疫情數據
新增18人
社區病例1人(都是工作准證)
2起輸入病例
累計57532 人
誰也想不到,2020年的開篇會如此魔幻。
澳大利亞超大火災,摧毀了考拉在內的10億多生物;
美國流感,引發2200萬人感染,1萬2千人死亡;
東非又出現了蝗災,導致東非各國面臨糧食危機;
COVID-19大爆發,截止到現在全球確診超3000萬,近百萬人口死于這場天災……
生活在新加坡的大家更是飽經磨難,新冠、骨痛熱、水痘接連暴擊,後疫情時代的裁員減薪更是危機四伏。不少網友感歎:世界末日怕不是2012年,而是2020年吧~
假如世界末日,生活在新加坡的我們該如何應對?這樣看似一個假命題的問題,卻真有人交了答案。
全家人練習從5樓爬窗逃生
三居室自改“諾亞方舟”
今年50歲的塞缪爾(Samuel)就非常具備危機意識,做好突發災難的所有准備。
爲防止大門打不開,他的妻子、兒子必須戴上安全,利用鈎子從5樓攀爬下去,甚至連他年邁的丈母娘也要參與其中。
在二月份剛聽到新冠肺炎的時候,塞缪爾就買了兩個氧氣罐,以防家人感染,醫院人滿爲患,不能得到及時救治。
作爲經曆過2003年非典的他,當然知道儲備糧食的作用,只是用整個三居室做糧倉,也太誇張了吧~各種糧食、罐頭滿滿當當,甚至開汽車逃生使用的備用汽油都准備好了。
房屋的每扇門後面都挂有一個小型滅火器,煙霧監測器用膠帶固定在天花板上。整個房屋中都有便攜式驅蚊燈。他把這裏,當成了全家人的諾亞方舟。
需要野外求生?這也不再話下,緊急備用包人手一個,裏面有GPS藥物、繃帶、即食食品、可折疊的水瓶、雨衣、個人身份證件和太陽能電池供電的收音機兼手電筒和探照燈,足可以幫助一個人存活約72小時。這操作,簡直秀~
坡島老爸自創防身術
教授孩子如何“荒野救生”
當然,對于坡島的爸媽而言,萬一孩子遭遇危險,那種假設絲毫不遜于世界末日,34歲的叢林警衛教練阿什頓·勞(Ashton Law)正是操碎了心的爸爸一位。
爲防止7歲的兒子被綁架,他還自創了“反綁架”的專業技能,讓孩子將雙腿纏在綁架者的一只腿上,來防止歹人逃竄。
爲幫助像他一樣擔心孩子生存問題的家長,他還帶了各種訓練班,比如教成年人到五歲的小孩子如何使用刀子和鑽木取火,以及如何在樹上藏身安家和各種各樣的叢林生存技能。
家中必備多個急救箱
只爲應對“睡夢中的危險”
還有一對新晉爸媽,也帶娃早早對未知的危險做了准備。
邁克爾·林(Michael Lim)和他的妻子黛比(Debbie)受過急救培訓,是新加坡紅十字會的志願者。
他們做的准備更加應急,一旦淩晨3點和下雨時發現危險,人們容易手忙腳亂。所以防患于未然,打個提前量十分重要。家裏准備再多急救箱,也不爲過吧。
不僅自救,他們也身體力行地幫助他人。定期參加海外救援,讓他們不僅看到了災難的恐怖,更讓他們看到了人性的偉大。
世界末日准備者
甚至爲家人准備了裹屍袋
在新加坡,像他們這樣准備好應對各種危機人的人還有很多。他們都擁有同一個姓名——世界末日准備者。
他們居安思危,永遠爲了未知的明天而做准備。他們奔忙于各種天災面前,破碎不堪的地震、洪水和饑荒,讓他們深感在災難面前,人類的渺小。塞缪爾甚至在網上購買了10個裹屍袋,以備災難發生時,需要埋葬家人。
而這種向死而生的“灰燼”精神,也體現在政府的各種未雨綢缪的措施當中。
海平面上升
生死存亡之戰
海平面高一點點,淹沒一點點土地。對于中國這種超級大國來說,真的是九牛一毛。而對新加坡這種低窪島國來說,就是生死存亡的大問題。
李顯龍總理說,新加坡很可能在未來100年花上1000億元或以上,以采取必要防禦性措施保護海岸線。
新項目必須建在至少高于平均海平面4公尺以上,新建地鐵站入口也要擡高。樟宜機場第五搭客大廈和大士碼頭等關鍵基礎建設,要建在至少高于平均海平面5公尺的結構上。
很多老舊大樓不可能就這樣擡高起來或遷往更高的地方。只有一點點細分,區別對待。保證發水時,積水會被排出。
在濱海堤壩對面建造第二個水泵房、在德光島建造小型圩田(polder)、在濱海東至樟宜一帶再次填海造島,建造類似濱海蓄水池的淡水蓄水池等措施也是一應俱全。
糧食問題
也早未雨綢缪
對于糧食90%依賴進口的新加坡,糧食問題新加坡也必須考慮。
新冠疫情一爆發,超市裏就用擠滿了人群
部署更加多元化供應網絡,提前尋找替代供應來源。以白米爲例,疫情暴發後,新加坡除了從泰國和越南等傳統供應國進口白米,也向日本和印度等國買米。
平日裏多多儲備物資,幫助新加坡未雨綢缪。不過受保質期和空間等因素限制,本地儲存物資種類不可能面面俱到。
比如說價值較低的廁紙因爲體積大,儲存成本反而高過維生素C等更貴重的商品,因此要平衡不同産品的價值和儲存成本。
新加坡還通過與供應商簽訂長期合約,穩定需求。加大國內生産有助于緩解燃眉之急,但不可能完全取代貿易往來。以口罩爲例,即便有生産設備,原材料也得從國外進口,只有國際社會通力合作,新加坡這樣的小國才能獲得必需品。
與志同道合的企業和國家攜手維護國際貿易體系穩定。疫情暴發以來,新加坡貿工部已經和新西蘭、澳大利亞、中國和韓國等國家簽署合作備忘錄或發表聯合聲明,維護雙邊和多邊貿易與供應鏈互聯互通。
水源問題
四大水喉以備不時之需
隨著全球變暖導致的氣候極端變化,暴雨和幹旱天氣呈交替性頻繁出現,多元化開拓水源,也成爲新加坡的當務之急。柔佛水源、本地蓄水池、新生水和海水淡化,並稱爲新加坡“四大水喉”。
它們通過靈活調整,互相支持,確保不受任何一個水源影響而波及整個水供給。比如在沙翁河泰豐自來水廠暫停運作期間,新加坡公用事業局便提高了海水淡化廠和本地水廠的産量來滿足需求。
新加坡最出名的水源,還是“新生水”。這是一種回收水,是以先進的膜技術與紫外線消毒,將經過二級處理的生活汙水進一步淨化而生産的。
新加坡1998年開始試驗新生水生産,2002年宣布新生水技術研發成功。當天正值新加坡國慶日,每個參加慶典活動的人都得到了1瓶新生水作爲禮物。數萬人共飲新生水,慶祝新加坡獨立37年,一時傳爲佳話。
生在灰燼裏的新加坡向死而生
一場新冠疫情,新加坡更是做出捷豹般的反應。
城市小組迅速到位、醫療設施全部就緒、被搬空的貨架連夜補齊、“封國”12小時安置萬余大馬工人,必要時,F15SG和F16會在幾分鍾內保護全島,全島戰備軍也是若有戰、召必回!
難道這些真的是臨時准備?一夜計劃嗎?不!
這是新加坡從1965年8月10日就開始籌備的一場完美脫險計劃。55年來,如履薄冰,臥薪嘗膽,它是爲今天而備,是爲明天而備,更是爲未來的危險爲備。
而這向死而生的新加坡精神,你愛了嗎?假如世界迎來末日,通心粉又想到了哪些自救措施呢?快快留言互動吧~
♡ 27例!新增13個確診病患到訪地,23個餐廳被罰!部長:不要前功盡棄~♡ 疫情之下外籍員工成裁員重災區,這一中文MBA課程助你逆襲職場拿綠卡!♡ 中國駐新大使館回應15個辦護照、旅行證的熱議問題,超詳細~
1 新元 =4.9734 人民幣1 人民幣 =0.2010 新元(*截稿前更新)
加個“星標”,不錯過新加坡萬事通更新!☟
喜歡萬事通就分享、點贊、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