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金融科技的快速興起,銀行乃至整個金融業都在發生著深刻的變革,金融科技的應用給銀行業帶來了機遇和挑戰。
近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互聯網銀行專業委員會組織編寫的《開放銀行發展研究報告(2019)》正式發布,報告探討了開放銀行發展現狀、未來發展方向、實現路徑以及可能面臨的風險與挑戰。目前,開放銀行在我國發展狀況如何?未來發展趨勢怎樣?
開放銀行發展之路:
從Bank1.0到Bank4.0
開放銀行是指銀行通過應用程序編程接口API或軟件開發工具包SDK,將服務嵌入更多的線上線下場景,爲不同的客戶群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與銀行以往的信息化進程的不同之處在于,開放銀行不只是把銀行業務搬到網上去,而是重塑了業務流程和底層技術架構,創造了更貼近客戶的産品。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通過對51家各類型商業銀行調研發現,65%的商業銀行已建立開放銀行平台與合作夥伴深入開展合作,逐步探索以用戶爲中心,通過開放與共享打造銀行生態圈。
追溯商業銀行發展曆程,Bank1.0是商業銀行物理網點擴張階段,Bank2.0是商業銀行物理網點與電子銀行並存階段,Bank3.0是直銷銀行與互聯網銀行興起階段,Bank4.0是開放銀行探索階段,商業銀行開始主動開展跨界融合,運用金融科技變革服務模式。
《開放銀行發展研究報告(2019年)》指出,國內外開放銀行發展在諸多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一是驅動力不同,國外開放銀行發展主要由政府牽頭,國內則由市場驅動;二是開放內容不同,國外開放銀行主要以開放數據爲主,國內則主要是産品和服務。總體來看,開放銀行雖然起源于國外,但是中國在開放銀行領域的實踐並不落後于歐美發達國家,而且得益于金融科技的廣泛應用,在開放的廣度和深度上甚至處于國際領先地位。
開放銀行的核心能力:
在不同場景嵌入數字銀行服務
開放銀行模式將重新定義商業銀行、第三方合作機構和終端客戶之間的關系,同時對銀行業內部競爭環境、産品和服務變革帶來沖擊。
2012年,中國銀行就提出了開放銀行的概念;2016年開始,華瑞銀行、工商銀行、浦發銀行、建設銀行、招商銀行等多家銀行紛紛加碼,基于API等技術載體,推進開放銀行的業務布局。
據了解,目前銀行已經在嘗試的API類型包括賬戶類、支付類和交易類API,也包括投資、保險、公共繳費等定制類API。部分銀行在校園、租房等場景中也有了成熟的應用案例。
不同的機構和人群都可能是銀行的客戶,但他們的金融需求和風險標簽千差萬別。而開放銀行是將銀行服務嵌入到客戶的細分場景(比如企業自己的管理系統、垂直電商平台、在線教育網站等),提供差異化的産品服務。
京東數字科技集團副總裁、金融科技事業部總經理謝錦生認爲,在開放銀行時代,銀行需要走出銀行自己的APP,在不同的場景中爲客戶提供數字銀行的服務。在開放銀行的業態下,銀行與産業合作夥伴是處于一個開放的生態中,共同經營場景和客戶,通過共建,實現共生。而客觀來看,目前銀行與産業方在合作上仍存在隔閡。
謝錦生指出,對于産業方而言,其天然有擴展金融服務的訴求,但是缺少金融業務的經驗,既不了解金融用戶,也沒有金融産品的設計能力,不知道怎樣按金融業務的規則去正確地使用API,而且一般企業缺少金融數據保護的意識與技術,與銀行的安全標准有一定差距。對于合作中主導的一方,銀行在發展開放銀行中也面臨著不少現實問題,尤其是中小銀行。從目前開放銀行的嘗試來看,大部分銀行仍處于API標准化輸出階段,在産品包裝、行業解決方案設計和客戶拓展方面缺少經驗。客觀來看,金融機構要深入理解每個産業的特征,提供有針對性的金融服務,僅憑一己之力是比較困難的,依靠服務商、金融科技公司的力量,通過開放平台模式,就可以更好地填平産業環境和金融服務之間的鴻溝。
開放銀行持續升溫:
商業銀行競爭的戰略高地
開放銀行在國內持續升溫,不僅是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還是民營銀行,都開始逐步布局開放銀行。開放銀行已然成爲商業銀行競爭的戰略高地。
比如,中國工商銀行構建了開放的智慧銀行生態體系,將自有平台和開放平台融合共生;中國銀行構建了以中銀開放平台、場景拓展與管理平台爲支撐的技術框架,爲金融服務輸出及場景融合提供有力保障;中信銀行將金融科技與銀行融合,深入到場景中,解決實際場景中的具體痛點;中國民生銀行通過直銷銀行開拓生態場景;微衆銀行則是打造了“3O”體系,即開放平台、開放創新、開放協作。
除了銀行主體積極布局開放銀行外,與此同時,一些金融科技公司也在積極攜手銀行業,提供技術賦能,共建開放銀行。
比如,基于對開放銀行的理解,京東數科推出“開放平台”,將銀行的各項服務打包成API集市、標准産品、行業解決方案等不同形式,開放給産業中有需求、有場景、有客群的企業客戶,讓企業可以根據實際需求選擇合適的合作方案,讓銀行可以快速覆蓋到不同的場景中去開展數字銀行業務,幫助銀行或金融機構和場景端企業實現無縫連接。
謝錦生認爲,發展開放銀行,每家銀行的業務基礎不同,戰略重點不同,金融科技合作不能用一套模板,也不能一蹴而就,要將技術服務柔性組合,真正實現“自主可控”的技術應用。
開放銀行在快速發展中,也存在諸多問題。行業人士表示,開放銀行合作中的金融數據安全保護需要加強。數據共享是開放銀行的一個重要特征,銀行和衆多參與機構通過API或SDK形式共享用戶或交易數據,如果調用不當,可能會引發業務合規、技術、網絡安全等風險。銀行在對外合作中,需要有健全的數據保護和應急機制。
可以說,開放銀行是金融科技發展最大的機遇。金融科技與銀行的合作已過了流量、産品等的單點合作,進入生態共建的新階段。未來,商業銀行之間以及與金融科技公司之間將會共建、共生、共贏。
記者 蘇潔
實習編輯 邵夢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