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關,又稱榆關、渝關、臨闾關,位于河北省秦皇島市東北15千米處,是明長城的東北關隘之一,在1990年以前被認爲是明長城東端起點,素有中國長城”三大奇觀之一”(東有山海關、中有鎮北台、西有嘉峪關)與”天下第一關”、”邊郡之咽喉,京師之保障”之稱,與萬裏之外的嘉峪關遙相呼應,聞名天下。
潼關城地處黃、渭二河交彙處,早在春秋時期,就是交通樞紐,水路要沖。清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風陵流就有“官船十一只,水夫八十四人”(《續潼關縣志》)。還有私人和上下遊經常過往客商船只。古潼關居中華十大名關第二位,曆史文化源遠流長。馬超刺槐、十二連城、仰韶文化遺址等名勝古迹星羅棋布;風陵曉渡、谯樓晚照、秦嶺雲屏等潼關八景,引人入勝。
嘉峪關位于甘肅省嘉峪關市西5公裏處最狹窄的山谷中部,城關兩側的城牆橫穿沙漠戈壁,北連黑山懸壁長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長城最西端的關口,曆史上曾被稱爲河西咽喉,因地勢險要,建築雄偉,有天下第一雄關、連陲鎖鑰之稱。嘉峪關是古代“絲綢之路”的交通要塞,素有中國長城三大奇觀之一(東有山海關、中有鎮北台、西有嘉峪關)的美稱。
居庸關,是京北長城沿線上的著名古關城,”天下九塞”之一,”太行八陉”之八,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關城所在的峽谷,屬太行余脈軍都山地,西山夾峙,下有巨澗,懸崖峭壁,地形極爲險要。居庸關與紫荊關、倒馬關、固關並稱明朝京西四大名關,其中居庸關、紫荊關、倒馬關又稱內三關。 它是四大重要關卡之一,有南口,居庸關,上官和八達嶺。
友誼關是我國十大名關之一。關樓左側是左弼山城牆,右側是右輔山城牆,猶如巨蟒分聯兩山之麓,氣勢磅礴。 友誼關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憑祥市友誼關景區,322國道終端穿過友誼關拱城門,與越南公路相接,是通往越南的重要陸路通道和國家一類口岸,距憑祥市區18公裏。
雁門關,位于中國山西省忻州市代縣縣城以北約20公裏處的雁門山中,是長城上的重要關隘,以”險”著稱,被譽爲”中華第一關”,有”天下九塞,雁門爲首”之說。與甯武關、偏關合稱爲”外三關”。
紫荊關是長城的關口之一。位于中國河北省易縣城西40千米的紫荊嶺上。爲河北平原進入太行山的要道之一。有”一夫當關,萬夫莫前”之險。東漢時名爲五阮關,又稱蒲陰陉,列爲太行八陉之第七陉 。紫荊關由五座小城組成:拒馬河北岸的小金城、南岸的關城、小盤石城、奇峰口城、官座嶺城。
劍門關位于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北部,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在大劍山(劍門山)中段,依崖砌石爲門,修建了”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劍門關,並在大小劍山之間架築飛梁閣道,金牛古道也被稱爲劍門蜀道。
娘子關爲中國萬裏長城著名關隘,位于太行山脈西側河北省石家莊市井陉縣西口,山西平定縣東北的綿山山麓。娘子關原名”葦澤關”,因唐平陽公主曾率兵駐守于此,平陽公主的部隊當時人稱”娘子軍”, 故得今名。
武勝關,中國十大關之一。位于今河南省信陽市雞公山區南35公裏,河南、湖北兩省交界處。曆來爲南北抗衡之地,行師必由之道。南北朝時期,梁、魏爲取得關隘要道的控制權,曾在三關相持,反複爭奪數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