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分析師都認爲,今年的集體出售市場有個好的開始。不過,興業證券分析師維傑·納達蘭加認爲,熱潮減退的迹象已經出現。此外,國大房地産研究院主任程天富博士也注意到發展商“求地若渴”的情況已有所緩解。
今年首個月,已經有至少12個私宅和綜合發展項目推出市場集體求售。分析師預計這股熱潮將持續約半年,但會隨著發展商的土地庫存逐漸充足而降溫,到時甚至可能成爲買家市場。
1月推出市場的集體出售項目規模大小不一,最大的是叫價5億5000元的好運花園(容積率每平方英尺1216元),最小的應該是擁有16個單位的高文公寓(Kovan Apartments),要價3300萬元。
今年來有三個項目交易成功,偉詩園(Park West)、卡斯米景(Kismis View)和威瑟園(Wilshire),總交易額達10億元。
對外宣布正在籌備集體出售的私宅項目也不少,包括大型公寓文華園(Mandarin Gardens)和珍珠大廈(People’s Park Centre)。
受訪分析師都認爲,今年的集體出售市場有個好的開始。不過,興業證券(RHB)分析師維傑·納達蘭加(Vijay Natarajan)認爲,熱潮減退的迹象已經出現。
納達蘭加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發展商爲卡斯米景和威瑟園支付的溢價只有1%,比起發展商在上個季度支付的5%至30%溢價低得多。此外,最近有好些集體出售招標活動找不到買家。”
去年公開招標的項目至今有至少11個仍找不到買主,包括惹蘭勿刹大廈(Jalan Besar Plaza)、珍珠苑公寓(Pearl Bank Apartment)和經禧峰(Cairnhill Heights)。
新加坡國立大學房地産研究院主任程天富博士也注意到發展商“求地若渴”的情況已有所緩解。他說:“隨著越來越多集體出售項目的推出,競爭會很激烈,發展商也有更多選擇。漫天開價的項目將找不到買家。”
除了通過集體出售的方式收購地皮,發展商也積極參與政府售地計劃的競標活動。今年上半年,政府會推出六幅正選地段和九幅備售地段。
高緯環球研究與咨詢部主管李敏雯指出,發展政府出售地段的過程,比集體出售項目的地段更簡單,也能更早把項目推出市場。
基于這種種因素,維傑預測今年下半年的集體出售市場會稍微降溫,甚至可能成爲買家市場。
發展商觀望所買新項目 能否賣得好價
集體出售熱潮可能減退,但李敏雯認爲那是短暫現象。
“我相信發展商只是從一系列的集體出售交易中暫緩口氣,同時他們在觀望,剛買下的地段發展的新項目是否能賣得好價錢。”她認爲,新項目的售價高,發展商收購更多地段的的信心就會提高。
去年的集體出售項目主要是中央區以外的大衆化私宅,但近幾個月中央核心區的私宅也相繼登場,接下來相信會有更多高檔私宅和綜合發展項目推出市場。
程天富指出,經禧路一帶的幾個項目仍未售出,這些項目可能會找機會再公開招標,到時競爭會更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