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全球的智慧城市建設,實際上真正取得成功的案例並不多,但亞洲的新加坡絕對算一個,並且是今天世界各地城市發展爭相效仿的對象。京東數科本期將爲你分享新加坡成爲全球智慧城市之首背後的諸多因素。
新加坡多年來一直占據著各種智慧城市榜、清潔城市榜、宜居城市榜……還常常是榜首的位置。
何以,一個國土面積小、建國時間短、人口700多萬的城市國家,能在短短55年從一個小漁村發展成國際大都市?
何以,在各地智慧城市遭遇反對聲音甚至部分項目瀕臨失敗的當下,新加坡的城市建設還能繼續狂奔,背後的驅動力是什麽?
何以,新加坡要從”國際金融中心”的定位突圍,致力于打造”智慧國”?
我們發現,新加坡在智慧城市領域的成功並非偶然,而是綜合措施齊下的結果,其中強有力的政府政策指引、盤活政企民三者的關系與分工是一條非常重要的主線,政府的頂層設計作用極爲突出,這對于當下我國借鑒其發展思路、堅定自身智慧城市戰略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
認識新加坡:尋找智慧的基因
新加坡Singapore,東南亞的島國,政治體制實行議會制、共和制。
新加坡北隔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爲鄰,南隔新加坡海峽與印度尼西亞相望,毗鄰馬六甲海峽南口,國土除新加坡島(占全國面積的88.5%)之外,還包括周圍63個小島。
1965年8月9日,馬來西亞國會以126票贊成、0票反對,同意將新加坡驅逐出聯邦。隔日,新加坡獨立建國,新加坡共和國正式成立,當年的9月21日加入聯合國。新加坡是一個多元文化的移民國家,促進種族和諧是政府治國的核心政策,新加坡以穩定的政局、廉潔高效的政府而著稱。
同時,新加坡還是一個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被譽爲”亞洲四小龍”之一,同時憑借著地理優勢,成爲亞洲重要的金融、服務和航運中心之一。其經濟模式被稱作爲”國家資本主義”。
新加坡河口的風景橋
根據2018年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排名報告,新加坡是繼倫敦、紐約、香港之後的第四大國際金融中心,被國際權威評級機構GaWC(全球化與世界級城市研究小組)評爲世界一線城市
從這些層面,似乎看不出來其發展智慧城市的基因以及雄心,但制度建設爲其後面的動作奠定了主要基石。
2014年,新加坡政府公布了”智慧國家2025″10年計劃。這份計劃是在此之前”智慧國2015(iN2015)”計劃的升級版。
什麽是”智慧國2015″呢?
2006年6月,新加坡啓動了第6個信息化産業十年計劃”智慧國2015(iN2015)”。 該計劃的提出,是爲了應對和解決城市病等社會問題,新加坡的願景是將國家打造成爲無縫整合IT、網絡和數據的智慧國,從而在根本上改變人們的生活、社區和未來。
“智慧國2015″計劃
這是一個爲期10年的發展藍圖,目的是要通過發展ICT産業、應用ICT技術提高關鍵領域的競爭力,將新加坡建設成爲一個以ICT驅動的智能化國度和全球化都市。該計劃提出了三個”IN”:創新(Innovation)、整合(Integration)和國際化(Internationalization)三大原則。其規劃目標是:創建新型商業模式和解決方案上的創新能力,核心在于提升跨地區和跨行業的資源整合能力。
爲了確保”智慧國2015″的目標能夠順利”通關”,新加坡政府制定了4項戰略,涵蓋了基礎設施建設、資訊通信産業的發展、人才培養、經濟的提升。
具體來說,包括
構建下一代全國資訊通信基礎設施;
發展具有全球競爭力的資訊通信産業;
培養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信息化專門人才;
利用信息通信技術提升數字媒體與娛樂、教育培訓、金融服務、旅遊零售和電子政府等9大經濟領域的發展水平。
此後,在該計劃推動下,新加坡在打造智慧城市的進程中一路高歌猛進,引人注目。
小國大政府,帶來強有力的行政效率
智慧城市是一個涉及到政府、企業和居民的複雜系統,政府的行政風格、思路引導至關重要——而這恰恰是新加坡呈現給世人的特色所在:一個強有力的政府,帶來強大的執行效率。
一言以蔽之,新加坡政府在其智慧城市建設中,是絕對的主導力量。新加坡高效廉潔透明的政府,就被認爲是其吸引外部投資,推動信息産業發展的重要推手。
在標准政策制定方面,新加坡政府自上而下制定了諸多標准,包括傳感器網絡標准,確保通過各地傳感器收集的數據進行即時分析;物聯網基礎設施設計標准,提高其靈活性的同時保護各機構之間互相傳輸的數據安全;醫療、交通和城市生活等産品的標准,確保安全性······
這一系列標准對于數據驅動的智慧城市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
在政策執行層面,由政府科技局輔助完成政府、企業、市民的協調工作。這種三方合作的模式旨在充分調動市民、企業參與智慧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增強市民、企業的主體地位和參與程度。
新加坡政府十分注重信息和數據資源的開發、采集和彙總,並對此大力推進。在裕廊湖區設置試驗田,政府部門將收集的數據整合分析後,聚合到統一的地圖上,對外開放,供各行業、各單位和廣大市民使用。
這是一個構建”開源數據庫(Open Data)”的項目,由公共部門收集的數據將對所有人開放,讓所有社會角色都能參與到城市的建設和發展中。換句話說,新加坡以”衆包”的形式釋放其部分政府職能給居民。新加坡土地管理局(Singapore Land Authority)研發的電子地圖(OneMap),就爲基于位置的服務(LBS)的企業提供了開放數據平台,由企業和個人將自己的地點數據上傳到APP 中。
智慧城市中,占據重要評估概念的是“營商環境”指標,而在這一點上,新加坡也被看作是亞洲乃至全球最佳經商環境城市。
在其經濟發展局的網站上,新加坡闡明”無論世界經濟形勢或危機如何,新加坡政府始終采取親商業的政策”。此外,從政府治理來看,新加坡行政層級少,機構規模小,這使得政治輸出和輸入直接而通暢,較少會産生政策扭曲的現象。在多層體制保護下,多家科技公司都選擇在新加坡建立區域總部,其中包括惠普、IBM、Facebook 等。
新加坡經濟發展局官網上的商業扶持政策
目前,新加坡已形成比較完備的知識産權保護體系,是《保護工業産權巴黎公約》、《商標國際注冊馬德裏協定》、《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産權協定》等組織的成員,對專利、商標、注冊設計、版權、集成電路、工業品外觀設計及商業秘密等,都已單項法規予以詳細規定,違規者將面臨罰款甚至是監禁的懲罰。
除以上這些之外,新加坡還推出了多項計劃來提升行政部門和政務人員的創新能力、學習能力、工作能力,使公務員對信息技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儲備了一定的知識量,也提升了對外服務水平。
在京東數科,實際上發展智慧城市業務,也基本是沿用這條邏輯:即堅持政府的主導與頂層設計,在政府的數字化基礎上做針對性的城市智能化,主張發揮政府的引導性作用。比如在江蘇南通這個長三角核心城市,京東數科就基于”智能城市操作系統”,建成全國首個市域治理現代化指揮中心,這個中心打破數據孤島,彙聚南通市64個部門、10個縣市區數十億量級的數據。”一個中心管全域,一支隊伍管治理”,正在形成南通市域治理的新特色。
城市網絡部署:爲智慧城市發展奠定基石
從體制上,政府帶來了強有力保障,而從現實基礎來看,網絡通信技術爲智慧城市發展鋪就了最寬的道路。
有人打過一個比喻,新加坡無處不在的一個是空調,另一個則是WiFi。空調緩解了熱帶國家新加坡的炎熱程度,而WiFi則給新加坡帶來了便利的通信渠道。
在2014 年時,新加坡政府已經有近 98%的公共服務通過在線方式提供,讓民衆可以得到一站式服務。
新加坡通信網絡建設全球領先
2015 年時,無論是互聯網的接入率還是智能手機的普及率,新加坡都在全球處于領先位置:87%的家庭接入互聯網,72%的國民是互聯網用戶;86%的企業接入寬帶網絡,而50 人以上的大中型企業更是達到100%。
“智慧國2015″規劃以來,新加坡努力建設以資訊通信驅動的智能化國度和全球化都市,並得以成爲全球資訊通信業最爲發達的國家之一,提升了各個公共與經濟領域的生産力和效率。
公共交通:充滿大數據的力量
新加坡的公共交通系統非常善于利用大數據技術,公共汽車系統對新加坡的公共交通意義非凡。
在交通領域,新加坡推出了多個智能交通系統,包括高速公路健康及信息發布系統、公路電子收費系統、優化交通信號系統、智能地圖系統、停車指引系統及動態路線導航等。
新加坡公交車系統
資料顯示,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新加坡陸路交通管理局便未雨綢缪,著手建造電子道路收費系統(Electric Road Pricing),通過對道路交通數據的收集和測算來界定擁堵路段,汽車在交通擁堵路段通行時要進行收費。
這一做法在世界上還是首創,並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據新加坡陸路交通管理局當時一項報告稱,道路通行量相比交通高峰時期減少了25000輛汽車,車流量卻提高了20%。
“賞罰分明”的做法的確有效緩解了新加坡的交通擁堵,也爲其它地區通過使用智慧型設備來緩解交通壓力提供了一個不錯的參照。
除了構建智能收費系統之外,新加坡陸路交通管理局還將城市路網信息聯接成網絡,通過安裝傳感器、鏈接紅外線設備等措施來優化交通信號系統、電子掃描系統、城市快速路監控信息系統,並結合式電子眼以及ERP系統等提供的曆史交通數據和實時交通信息,對預先設定的時段(10分鍾、15分鍾、30分鍾、45分鍾和60分鍾)的交通流量進行預測。新加坡市民可以通過手機網絡、車載GPS查詢未來一小時內的交通情況,並選擇合適的出行時間和路線。
基于這樣完善而有序的智能疏導,新加坡這個人均擁有1.6輛機動車的國度成功的與”交通擁堵”四個字劃清了界限。
智慧醫療:以人爲本下的驅動
新加坡目前人口750萬,但是老齡化問題還是比較明顯,這給新加坡的”智慧國”目標帶來一定”負擔”。但是,其在這一方面也有著值得借鑒的做法。
在醫療領域,新加坡開發了綜合醫療信息平台,包括全國電子健康病曆系統、綜合臨床管理系統、個人健康記錄計劃以及遠程合作征求計劃。
“老年人監測系統”(EMS)是過去幾年裏新加坡一直在試驗的部分,這種非侵害性的系統通過在門上及室內安裝傳感器來檢測老年人活動,一旦被監測者缺乏活動迹象或者系統監測到其他事故,系統將會立即向其家人或者專業人員發出警報。
另外一個醫療方面的試點創新圍繞著”遠程醫療”,實現用戶足不出戶,或者不用見醫生即可得到醫療服務。這項”遠程康複”的實驗發起于2014年末,2016年末幾乎已經完成,旨在爲中風患者提供康複服務,而不用他們前往醫院或者康複中心。
試點中,病人通過平板電腦來進行恢複訓練。當他們訓練時,傳感器和攝像機將捕捉他們的足迹並將數據遠程傳輸給治療醫生。病人和醫生每周還會通過平板進行一次面對面的視頻會診。
人才儲備:創新的基石
新加坡以”精英治國”著稱,其人才文化也備受關注。
資料顯示,早在2018年,在高科技人員和企業儲備上,新加坡就有超過14.1萬名信息技術業人才,當中超過83%擁有大專以上學曆。
同時,全球頂尖的100 家軟件和服務公司當中,超過80 家在新加坡設立公司,其中15 家軟件公司在新加坡設立區域或亞太總部。而在公衆基礎教育上,在25歲及以上的居民中,受過中等教育及以上的超過70%,有著良好的技術素養。
同時,在良好的生活條件和較爲寬松的移民政策下,新加坡如今的社會組成非常多元,有包括華族、歐亞族、馬來族、印度族等多個文化社團,這也爲下一階段的社會創新提供了基石。
實際上,”人才匮乏”是京東數科看到的智慧城市在建設中4大痛點之一,目前社會需要既懂大數據、人工智能又懂城市業務以及對政府很了解的複合型人才。目前,京東數科的城市業務正在搭建人才培養體系,有京東智能城市研究院專門孵化人才,而且通過跟一些比較知名的高校搭建聯合培養計劃,讓挑選出的學生參與實踐,最終具備理論水平和實戰能力。
“世界最聰明的城市”背後:對技術的崇拜
“追加對信息技術的投資”——這是新加坡的常規動作。
2020年4月和5月,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IMD)與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SUTD)這兩家機構分別對來自109個城市的市民進行了問卷調查,涉及的城市環境問題包括健康與安全、交通、活動、機會等多個方面。在今年的榜單中,新加坡、赫爾辛基、蘇黎世分別被評爲全球”最聰明”城市的前三名,而2019年的前三名分別是新加坡、蘇黎世和奧斯陸。
新加坡一直在智慧城市方面保持世界領先的位置。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流行,很多國家開始財政吃緊、削減相關投資,但新加坡政府並沒有削減智慧城市相關的技術投資,反而于在2020年下半年宣布,決定增加30%對信息技術的投資。新加坡政府技術局(GovTech)宣布將在2020年花費約35億美元,高于2019財年的27億美元。
這很好地證明了新加坡當政者們超前布局的決心和意識。
新加坡繼續在基建領域大力投資
今天,新加坡在提前完成”智慧國2015″計劃的基礎上,又提出並深入推進其”智慧國家2025″的 10 年計劃,旨在進一步鞏固新加坡的智能化發展,將新加坡建設成爲絕對的國際化大城市,重點促進信息資源的整合、開發和利用,使政府的決策更具備前瞻性,除了通過技術來收集信息,更關鍵在于利用這些信息來更好地服務人民。
此前,谷歌在加拿大多倫多的sidewalk實驗就是倒在了利用收集到的信息服務于居民(人們對隱私問題太敏感),但新加坡卻能順利執行這一策略,某種程度上反映的是全民上下對技術的理解、對技術的信任感,當然,新加坡已經全民享受到了信息背後所帶來的新的服務這才是最好的”背書”。
而這種對技術的信任感的建立,絕非一日之功,需要長期推進技術戰略,並讓居民切實體會到技術所帶來的便利,同時也明確知道自身的信息不會被竊取或者泄露,政府也在背後有著強大的監管制度。
在目前的智慧城市領域,阿裏、騰訊、百度、平安、商湯、東軟紛紛布局,多種模式並舉:雲服務模式、系統集成模式、單點AI模式,但京東數科提供的卻是更全面的匹配頂層設計的智能城市操作系統模式,既提供了硬件底層服務,又打通了垂直細分的具體應用,最重要的是帶來了城市級Windows。
在國人普遍關心的安全問題上,京東數科希望盡力彌合這種信任的缺失,在數據共享和數據安全之間取得平衡。京東城市自主研發的聯邦數字網關産品面向政府和企業客戶數據共享難等問題,通過使用聯邦學習、多方安全計算等先進技術,在傳輸安全、存儲安全、計算安全、部署安全多重安全防護機制下,做到在不泄露數據隱私、自有數據不出門的前提下,完成多方數據知識挖掘。
正是這種多項前沿科技的應用,使得AI系統能夠在滿足數據隱私安全和監管要求的前提下,更加高效准確地多數據進行保護和價值挖掘,從而對城市業務産生積極影響。
······
以上,無論是人文、技術還是理念,都是我們看到的新加坡在今天成爲全球智慧城市之首的原因。我們見證其基礎設施建設的超前布局、應用的靈活性連接、人才的制度性培養、整體文化的長期打造,我們也從中吸取經驗,這將有效助力中國在日益激烈的城市競爭中保持優勢,並在世界範圍內産生強大影響力。
今天的國內,新基建之火越燒越旺,背後數十萬億的投資洶湧澎湃,而今天擁有強大科技能力的頭部公司如阿裏、騰訊、京東數科、螞蟻金服、百度均大力布局這個市場,”新基建是最確定的下半場”,也是最好的技術練兵試驗基地,在化解政府痛點問題上,他們必將是最積極最活躍的主力。新加坡已經成功了,成爲了全世界城市發展的標兵,我們也有必要取其精華,在邁向智慧城市理想國度的旅途中,少走彎路,追求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