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王思雨 每經編輯:梁宏亮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院長Andrew K.Rose 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若將時間向前回溯百年,世界大戰、全球經濟蕭條、工業技術革命、新冠疫情爆發……人類幾經重大曆史變遷。身處變局之中,我們常常談到的是如何感受世事的變化、如何去應對變局。
而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院長Andrew K.Rose在“全球商學院院長論壇”上給出的觀點則是:在這個動蕩變革的時期,商學院發展的基本理念和精神是沒有發生變化的。
顛覆式創新影響“外部世界”
“資本主義發展本身就意味著變化。”Andrew K.Rose認爲,技術創新和全球政經格局的變化,本身就證明了這個世界是紛繁多變的。
每經商學院記者在現場關注到,Rose引用經濟學家熊彼特和克裏斯滕森的觀點,來解釋創新與變化對于發展的意義。
在熊彼特著名的“創造性破壞”理論中,“創新就是不斷地從內部革新經濟結構。每一次大規模的創新都淘汰舊的技術和生産體系,並建立起新的生産體系。”
而從克裏斯滕森的“顛覆式創新”理論來看,新技術的革命性變革,從底層顛覆和瓦解了原有的産品,讓産品更簡單、更便宜、更方便。對于公司來說,如果沒有能力進行持續創新,整個公司肯定會走下坡路。
當然,環境在變化中往往保持一定的慣性,許多變化其實是漸進式發生的。
“我們現在所做的很多事情,是在現有結構中進行漸進式改進。”Rose認爲,盡管當前漸進主義聽起來並不足夠“性感”,但對于管理人員和管理學教育來說,似乎能更好地描述現實狀況。
“漸進式變革會逐步累積,雖然引起質變的臨界點並不多,但總會出現。”他說。
商學院教育“內核”未變
那麽,商學院教育和管理是否跟上了環境變化的步伐?
Rose給出的答案是:並沒有。
他承認,“如今的商學院教育可以更多的利用網絡技術,論文也實現了無紙化,會議發言可以使用移動設備記錄,學生聽課也可以通過技術手段提高學習效率。這與十九世紀的商學院相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但回顧過往數十年的發展,商學院仍然保留著許多原來的東西。老師們仍然要忙著在各種期刊上發表論文、參加學術會議,因爲他們需要交流、提高影響力。多數商學院雖然擁有了IT技術,但學科設置和行政管理部門的設置上還是和以往相同。
因此,Rose認爲:縱使顛覆式變革在外部環境中起到的作用越來越大、商學院教育也在不斷發生改變,但是商學院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精神並沒發生變化。
“商學教育的價值在于提供高質量的教學、搭建優質的校友網絡、幫助學生提升價值,這三點都沒變。”
當然,在不變的內核下,商學院也要不斷思考優化提升的路徑。
“比如,在堅持課堂系統化教學的同時,利用線上平台提供更多的知識傳播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