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去過歐洲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和地方後,才發覺自己最喜歡的是故宮,一磚一瓦,一葉一花,都藏著匠心和故事。
2016年那一年去過故宮和國家博物館不下30次,雖然之前去過很多次,但是時不時會想去故宮走走,尤其是下雪的時候。但是目前的工作是每周一休息,正好是故宮和國家博物館閉館日,這兩年一直也沒有成行。
和同事們聊起去紫禁城走走的時候,他們的意願也很強烈,對照著日曆,看到元旦這一天是周三,于是我們幾個人一拍即合,提前一周我在網上預訂了票。
行程定爲上午國家博物館–午餐王府井–下午紫禁城。
一.國家博物館裏的儀式感
以前進國家博物館,從國家博物館正門(面對天安門廣場)排隊進,每次都要排完天安門安檢的隊,再排進國家博物館的隊,至少要排一個小時的隊才能進入到博物館參觀。這次從天安門東C口一出來,就看到了博物館預約票入口,簡直都不敢相信,跟門口的驗票員確認了好幾次。
國家博物館改成了從北門進,省掉了進一道進天安門地區的安檢,直接天安門東地鐵C口一出來就能直接從預約口進,毫無障礙,欣喜。
我們約好的時間是10:00集合,5個人陸陸續續到館,由于大家到的有早有晚,就各自按照自己到達的時間進館參觀,然後彙合。
每次去國家博物館都必去地下的古代中國館,百看不厭。每天9:30有義務講解,人會比較多。這次有個大學老師帶著她的幾個學生,于是我跟在老師的隊伍裏,老師將每一件展品都講解的特別細致。2個多小時從遠古時期才走到了三國時期。在好幾個展品面前,老師說古代的人特別重視儀式感,這句話就將我們都逗樂了。
當時我就開始去思考古人的儀式感,以前來過很多次古代中國館,突然有點通透的感覺。中國自古是禮儀之邦,《左傳》有雲:禮,天之經也,民之行也。”堯舜時期就有了明確的禮儀制度,古人祭天祭地需要齋戒沐浴,男子年滿20歲要行加冠禮,清明節祭祖踏青,中秋賞菊賞月,重陽登高望遠…..無一不透露著“儀式感”。
我們趕著2020的第一天來國家博物館,想想都滿滿的儀式感和意義感呢。
來國家博物館前,我們事先做了攻略,期間正好有《紅樓展》,有兩個夥伴特別想去,我們才怏怏不舍的離開了古代中國館。
去了紅樓展館,五花八門研究紅學的著作,多國語言的紅樓夢書籍,牆上的詩句裏好多生僻字,不敢讀出來,感覺自己好文盲。
二.紫禁城裏的新意
上午3個小時過得飛快,出來的時候已經是12點多了,還有好多展館都想去。夥伴們今天變得格外好學,一直強調“這次只逛到了三國時期,後面還沒有參觀”,以後再找機會在國家博物館裏遊覽一天。
從國家博物館的北門出來,門口就有公交車,一站地就到王府井,步行過去10分鍾,我們步行過去的。選了一家人少的面館,歇歇腳,下去繼續去紫禁城。
紫禁城內下午的遊客不多,紅牆黃瓦,那些宮殿在藍天的映襯下格外的好看,我們先沿著中軸走走停停,院裏有很多新鮮的元素,很多宮門上貼上了對聯和類似門神的彩畫,很多年輕的小姐姐穿著古代的服裝各種姿勢打卡拍照,偷拍了幾張,真的很好看。我們約好下次等天氣暖和一些,我們也弄一套古裝行頭再來故宮。
我們時不時還找一找《上新了故宮》的拍攝影子,西邊的慈甯宮有個大的文創店,裏面的小飾品精致好看。
途中聽到人打電話的對話:
“你在哪兒呢?”
“我在皇帝家呢”
哈哈哈…真的太好玩了,我們一行人哈哈大笑起來。
這次再去的感覺,很親切。
我們遊覽完禦花園,發現才15:30,于是決定重新返回。去午門上的角樓去瞧一瞧。登角樓的入口16:00關閉,我們在關閉前10分鍾登上了城樓,我之前去過一次,角樓上還有兩個古代建築館,其中一個館介紹了故宮的陳列和建造,有一個夥伴想去找一找網上拍出來特別好看的那個角樓。
冬季的故宮是16:30閉館,我們在午門的城門上拍照,經過一段城牆路會到達角樓參觀館,我們在路上打趣著說:“會不會咱們剛到門口,就閉館了”。說什麽來什麽,還有200米到達角樓的參觀門口,眼瞅著工作人員把參觀的門關了。
哈哈哈…能進是意外之喜,不能進是意料之中。
有些事情,不必一天一下子全都做完,有遺憾才能有再來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