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祖蓉/河南大學曆史文化學院
第59次美國總統大選的投票日(2020年11月3日)即將到來。選舉結果如何?如果特朗普勝選連任,中美關系會如何發展?設若共和黨敗選,它是否更趨保守,還是會因此走向衰落或者分化,並引起美國政黨格局的變化?這些都是我們十分關心的問題。現在競選尚在進行,而美國的大選從來都是變數甚多,結局難料,因此,輕率地預測並不明智。然而,對比2016年的總統大選,不難發現,2020年的選舉非同尋常、意義深遠。
首先,這一次的主要競爭是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挑戰執政的共和黨總統,與2016年共和黨欲圖取代執政的民主黨恰好相反。這當然體現的是美國兩黨制的特征:第三黨力量弱小,政黨競爭主要發生在兩大黨即民主黨與共和黨之間。不過,由民主黨挑戰執政的共和黨,帶來的是競選舞台上兩黨競選語言與競選策略的不同。
共和黨方面,特朗普一再地以“極左”、“社會主義”來“抹紅”民主黨的政綱與意識形態。在一個資本主義國家,把“極左”、“社會主義”這樣的帽子戴在競選對手上,很顯然采用的是“嚇唬”(fear)策略,從意識形態上讓美國民衆避而遠之。民主黨對此當然不敢掉以輕心,拜登及其競選夥伴——副總統候選人卡馬拉·哈裏斯——一再在競選集會上澄清:“我們代表的,是美國的主流思想。”言下之意,他們不是社會主義者。
民主黨這方,同樣采用了“嚇唬”策略。他們所利用的,是特朗普政府對科學的蔑視與應對新冠的失敗,以及特朗普所一再發出的要取消奧巴馬醫保政策的威脅。他們反複提醒選民,如果特朗普繼續當政,美國將會有更多的人染病、更多的人死亡。據霍普金斯大學10月30日的數據,目前,美國的確診病例已經超過900萬,累計死亡人數接近23萬,超過了自二戰結束以來美國所參與的所有軍事行動中死亡人數的總和。
如果新冠疫情繼續得不到控制,那麽它本身所造成的生命損失,以及伴隨新冠疫情而來的企業倒閉、雇員失業等經濟問題都會讓美國人有嚴重的不安全感。而奧巴馬醫保一旦被特朗普政府取消,將有兩千萬民衆喪失既有的醫保。
第二個不同,在于美國政治的極化和兩黨之間對立達到了自美國內戰結束以來前所未有的程度。2016年總統大選時,媒體就已經將美國描述爲一個分裂的國家。2017年1月,美國公共電視網(PBS)推出紀錄片“美利堅分裂國”(Divided States of America),爲的是說明美利堅合衆國的政治形勢之嚴峻。2020年1月,PBS再度推出紀錄片,題名爲“美利堅的大分裂”(America’s Great Divide)。
題意所指,當然是兩黨的勢不兩立。的確,特朗普上台後,不僅沒有得到民主黨人的支持合作,反而被彈劾。2020年2月5日,當特朗普在國會發表國情咨文演說時,站在他身後的來自民主黨的衆議院議長南希·佩洛西竟然不顧政治禮儀,在衆目睽睽之下,將國情咨文一頁頁撕成兩半。左右之間,已形同水火。
自新冠疫情爆發,不少美國家庭陷入困頓,突如其來的經濟停滯讓許多雇員和小企業主急需救助,但是,在三月份美國總統簽發的《冠狀病毒援助、救濟和經濟安全》法案(CARES Act)過期之後,共和黨和民主黨遲遲無法就新的纾困或經濟刺激計劃達成一致,雙方在投票表決時完全按黨派屬性投票,凡是民主黨主張的,共和黨就反對,反之亦然。
2020年9月23日,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露絲·巴德·金斯伯格去世,特朗普意外地又獲得了一次提名大法官的機會。同樣,所有民主黨人表示反對,共和黨人中,只有來自緬因州的參議員蘇珊·柯林斯在參議院確認程序中投了反對票。特朗普所提名的大法官人選艾米·巴雷特在距大選日只有一個星期的時候獲得參議院認可。回想2016年2月,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安東甯·史卡利亞去世,當時的總統、民主黨領袖奧巴馬也獲得了一次提名大法官的機會,但是,控制參議院的共和黨方面卻以奧巴馬即將卸任、大法官應由人民選舉出來的總統提名爲由,拒絕履行確認程序。那時,距離總統大選日還有8個多月。四年之後,同樣的情形出現,只是雙方交換了場地。共和黨人因此更改了說辭。聯邦參議院多數黨領袖、共和黨人米奇·麥康奈爾聲辯說:“自1880年以來,參議院從來沒有在總統大選年確認過由反對黨總統提名的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人選。……特朗普的提名,參議院將投票表決。”兩黨極化對于政治原則的影響,可見一斑。
特朗普本人,也不遺余力地充當政黨領袖的職責,時刻不忘攻擊民主黨。這當然是美國政黨政治的一個特色。但是,作爲國家元首,特朗普也須履行元首的職責,即在國家政策的制定過程中超越黨派對立。早在1845年,美國第11任總統詹姆斯·波爾克就曾指出:“盡管我國(美國)的元首幾乎必然由一個政黨推選出來,而且他必須誓守黨的原則和措施,但是就元首職位的作用而言,他不應是一個黨的總統,而應是整個合衆國人民的總統。”
美國政治的極化在民間同樣愈演愈烈,甚至出現了具有暴力傾向的群體。最典型的是公開聲稱白人至上、擁有武裝的極右組織“驕傲男孩”(Proud Boys)與不甘示弱、高喊種族正義,要求白人種族社會對黑人進行補償的“黑命亦命”(Black Lives Matter )運動。前者組建于2016年,全部成員都是白人男性,公開針對“黑命亦命”運動,被美國聯邦情報局認定爲“危險的白人至上組織”。後者起始于2013年,雖然自稱是非暴力組織,但最初美國人對它的評價多半較爲負面。不過,從2019年起,它獲得了越來越多的認可和同情。其原因當然與美國白人至上主義的沉渣泛起、屢屢發生的白人警察暴力執法不無關系。尤其2020年5月發生在明尼蘇達州的喬治·弗洛伊德事件,更加刺激了“黑命亦命”運動的發展。這與美國傳統的公民權運動是有區別的。
第三個不同,在于2020年的大選背後,是一系列非同尋常的危機。其中最爲嚴峻者,來自新冠疫情。這也是20世紀下半葉以來任何一次美國總統大選都沒有遭遇過的危機。如果沒有這場疫情,2020年的總統大選很可能不會如此地牽動人心,也不會如此非同尋常地與世界經濟、政治形勢相勾連。無怪乎,美國《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最近有文章指出,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是繼1800年、1860年、1932年以來最爲重要的大選。它將決定,美國的民主制度、世界形象是否會受到永久性的傷害。10月27日,特朗普的前國家安全顧問約翰·博爾頓也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的采訪時表示:“特朗普不應該連任。他對美國的內政與外交造成的傷害現在還可以相當快的修複。如果讓他幹兩屆,有許多傷害就是不可修複的了。”
據美國疾控中心估計,在美國,因爲新冠而死的人數實際上可能超過了30萬。30萬條生命,對于任何一個國家而言都是難以承受的損失。然而,就在10月25日,特朗普的幕僚、白宮辦公廳主任馬克·梅多斯公然表示,特朗普政府“將不再控制新冠的大流行”;特朗普本人也在競選集會上抱怨媒體連篇累牍地報道“新冠、新冠、新冠……”這種無視新冠之危害的行爲,無疑將帶來更大的生命損失。目前,美國的疫情已進入第三波急劇增長,10月30日的日增病例竟然達到了8.8萬多例,這是前所未有的記錄。然而,就在這樣的數字面前,特朗普依然輕描淡寫地堅持說,“它很快就過去。”
除了新冠,還有環境破壞、氣候變暖等危機。近二十年來,美國西部、太平洋沿岸,每到七八月間就爆發山火。連綿不斷的野火吞噬了數十萬公頃的森林與宅居地,生命、房屋、財産的損失不計其數。到2020年,山火的爆發更是猛烈,破壞程度遠超以往。依據美國《國家地理》的報道,反映野火劇烈程度的火輻射功率在加利福尼亞、俄勒岡等州,達到了18年來最高,被焚面積超過800萬英畝。
野火的發生,當然原因很多,但氣候變暖、環境破壞,無疑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這也是科學家普遍承認並極力呼籲保護環境的原因。然而,特朗普以及許多共和黨人從不相信這一點,對于山火只是一味指責“管理不善”。一個蔑視科學、不願意尊重科學的政府,不僅對美國,其實對整個世界都將是一個災難。
種族仇恨,又是一個令美國人在2020年倍感不安全的因素。3月,在肯塔基,一位26歲的黑人女子布倫娜·泰勒被破門而入的白人警察槍擊致死;5月,在明尼蘇達,喬治·弗洛伊德被白人警察跪壓致死;10月27日,在賓夕法尼亞州的費城西區,又一名黑人男子被兩名白人警察同時開槍打死,隨即導致該地區的混亂與沖突:商店被搶,汽車被燒,警察中有30多人受傷。目前,該事件仍在激化中。反對種族主義的呼聲,應和著“黑命亦命”的聲浪,沖擊著大街小巷。
相比相對平靜的2016年,甚至與1963年民權運動的高峰期相比較,2020年的種族與社會正義運動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規模。依據德克薩斯大學“種族與民主研究中心”民權運動史學家佩尼爾·約瑟夫(Peniel Joseph)提供的數據,2020年,單單以反種族主義爲口號的抗議示威就有7000多次,分布在美國2400個不同的地方,參與人數約2千萬,其中不少是白人。反過來看,特朗普及其共和黨人陣營,公開否認美國存在體制性種族主義的大有人在。這也意味著,如果下一屆政府不以解決種族仇恨與警察暴力爲目標,美國社會秩序的動蕩是可以預期的。
第四個不同,是新冠疫情給選舉本身帶來的壓力與變化。爲減少人群聚集,各州都開放了郵寄投票與親自到投票站投票兩條通道(只有路易斯安那州等五個州規定,必須有充分的理由說明自己不能親自投票,才可以郵寄投票),並且可以提前投票。選民們爲自身安全大量地選擇郵寄選票的方式。郵寄投票,在美國並非新鮮事,科羅拉多、夏威夷、俄勒岡、華盛頓、猶他等州,早已全部或部分實行郵寄投票。2016年,美國約有21%的選民采用郵寄投票。2020年的特殊,主要在于郵寄投票的規模空前,當然還有部分州例如賓夕法尼亞缺乏組織郵寄投票的經驗。依據美國選舉項目(U. S. Election Project)的統計,截止10月30日,已有5400余萬張選票通過郵寄寄回,另有3800余萬郵寄選票尚未寄回。換言之,共有9200萬余選民選擇了郵寄選票。
如此大量的郵投選票,必然給計票帶來巨大的壓力,選舉結果也將延遲公布,因爲郵寄選票的開封與計票必須在選舉日11月3日才能開始。選舉夜變成選舉周,並非不可能。
此外,2020年,參與投票的選民之多將改變曆史記錄。以德克薩斯爲例,它是選民提前參與投票最多的州之一,截止10月29日,已有超過53%的已注冊選民,或親自到投票站,或通過郵寄,提前投了選票,總人數已經高于2016年的全部投票人數。雖然自2016年以來,德克薩斯增加了1.8萬名注冊選民(2016年的全部注冊選民數爲15100000),就目前已達到的投票比例來看,依然低于2016年的59.4%,但這是在大選日還沒有到來前的數字。據觀察家的報道,2020年積極參與投票的選民中,增加了許多年輕人。他們正是2016年大選乃至曆來大選中缺失了的一部分選民。總之,就2020年的政治、經濟、新冠疫情、社會環境與選民參與來看,2020年的總統大選必然是一個令人充滿懸念且影響重大的選舉,其結果不僅反映美國人民面對危機的選擇,也是對這個國家政治體制的一次考驗。
2020年10月31日
責任編輯:朱凡
校對:徐亦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