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作爲一個以華人爲人口主體的國家,通用的語言卻是英語。這種局面的形成離不開新加坡前任領導人李光耀針對華語和中華文化的不斷圍剿。
其實,李光耀極力擺脫中華文化圈的出發點是爲了新加坡發展和穩定,這一點是可以理解的。李光耀視華文如洪水猛獸般的態度,粗暴的去中國化政策,都是中國人難以接受的。
華人是建設新加坡的主力軍
根據新加坡出土的文物表明,早在元朝時期,就有中國人在新加坡定居。19世紀20年代,新加坡開埠,大批華人隨之而來。在華人的建設下,新加坡迅速成爲英國在東南亞地區最重要的港口。
在清末民初,中國南方掀起了下南洋的高潮。大批華人從中國各地(主要以福建、廣東、海南三地爲主)彙聚到新加坡。到太平洋戰爭爆發前,新加坡的華人總數已經超過百萬,是新加坡人口數量最大的族群。
新加坡華人兩派政治觀念天差地別
新加坡華人大體可分爲兩類:一類是海峽華人,另一類是移民華人。這兩類華人之間的交流和對抗深刻影響著新加坡曆史發展的走向。
海峽華人的先祖大多數在明朝時期就已經定居馬來西亞等地,經過數代的發展,這些華人不斷地通婚,形成一種新的融合型文化。海峽華人大多不會說華語,只會說英語或者馬來語。
在殖民地時代,這些土生土長的海峽華人對中國和中華文化沒有感情,他們一直是西方文化忠實擁護者。
李光耀就是海峽華人中的一員,除了名字,李光耀身上沒有任何中國元素。因爲海峽華人以英語爲母語,以成爲英國公民爲榮,這一點深深影響著李光耀。
移民華人大多是清末民初時期來到新加坡的貧苦農民,這些人下南洋都是爲了謀求生路。對于祖國,他們有著深厚的感情。
移民華人雖然來自祖國的四面八方,所操的方言也不盡相同。中華文化強大的凝聚力使他們成爲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以漢語爲基礎的文化和教育,是中華文化長盛不衰的重要原因。爲了傳承中華文化,也爲了教育自己的子女,新加坡出現了各種華文學校。當時的華文學校只能教到中學,華人子女如果要學習大學課程,一般要回國。
華人需要一所屬于中國人的大學
在新中國成立後,出于反共意識,英國殖民政府爲了切斷移民華人和祖國的聯系,實行了封鎖新中國的政策。這個政策讓當地華人失去了和祖國的聯系,華人子女的高等教育成爲了問題。
此時殖民政府開始推行英文至上的政策,並對華文學校進行打壓,希望華人的後代接受英式教育,變成說只會英文,毫無中華文化認同感的“香蕉人”。英國殖民者企圖切斷華人與祖國文化聯系的險惡用心讓新加坡華人憂心忡忡。
1953年,在新加坡福建會館的集會上,橡膠大王陳六使發出了建設南洋大學的倡議。在會上,陳六使當場認捐500萬元,還將福建會館將名下了212公頃土地捐獻出來,作爲南洋大學的校址。
轟轟烈烈的建校運動
陳六使的振臂一呼讓新馬地區華人感到振奮。一時間,華人們把籌款辦學當成一件大事,自發的捐錢捐物。無論是事業有成的企業家,還是在碼頭邊做苦力的工人,甚至街邊的舞女,都自發的爲南洋大學開展義賣、義演、義舞等活動。
華人們你一元我一角的把錢捐給南洋大學籌辦組。華人們衆志成城,堆沙成塔,最終籌集了1500萬的巨款。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中國人無論身在何方,都把中華文化的傳承放在第一位,這種強烈民族情懷中華文化長盛不衰的根本原因。
當時,華人們自發的辦學運動引起了英國殖民政府的警惕,英政府拒絕給南洋大學發放辦學許可,並下達了禁止華人辦學的歧視性命令,企圖阻撓南洋大學的成立。
無奈之下,陳六使等人暗度陳倉,注冊了一個南洋大學公司,方才得以建校。建校之後,殖民政府經常對學習開展莫須有的檢查,並在各種環節不斷爲難南洋大學的建設。
林語堂晚節不保
在創立初期,南洋大學籌備組邀請當時遠在美國的林語堂擔任校長。林語堂是被賽珍珠邀請去美國的,到美國之後,賽珍珠和林語堂卻因爲版權問題鬧翻。正當林語堂在異國他鄉感到孤立無援之時,陳六使等人找上了林語堂,邀請他前去新加坡執掌南洋大學。
文人出身的林語堂其實並沒有管理大學的經驗,對南洋大學,他抱著十分美好的理想前去上任。林語堂認爲南洋大學是以一流大學的水准開辦的,而南洋大學的初衷只是讓華人子弟在新加坡可以享受高等教育。
除了目標要求的不同,林語堂還要求把所有的建校款全部交給他管理,其他人不得過問。當時林語堂因爲和美國出版商關系惡劣,在經濟上一直承受著巨大的壓力。突然提到財權,這難免引起非議。
由于校方無法滿足自己建設一流大學的要求,也無法答應自己掌控財政權,林語堂提出了辭職,在辭職之前,林語堂還要求校方進行賠償。此事一出,輿論嘩然,林語堂文化大師的形象毀于一旦。
林語堂之後便不斷指責陳六使背信棄義,還威脅要請律師狀告校方。無奈之下,陳六使自掏腰包賠償了林語堂30萬元,林語堂這才悻悻離去。
南洋大學的籌建費都是華人們主動奉獻出來的。這筆錢中的每一分都蘊含著華人的血汗和心意,所以林語堂身手要財權還不接受監督,這是對廣大華人的不尊重。這件事也暴露了某些民國大師的真面目。
南洋大學在限制與打壓中艱難發展
南洋大學並未因爲林語堂事件而停下發展的腳步,在在各界華人的不懈努力下,新加坡終于在1959年之前承認了南洋大學的合法地位,1960年南洋大學的首批本科生順利畢業,南洋大學終于度過了最艱難的時期。
南洋大學的成就讓華人們歡欣鼓舞,而有一個華人對此卻冷眼旁觀,這個人就是1959年開始就任新加坡總理的李光耀。
因此,李光耀認爲當今世界是英語世界,掌握英文才能獲得好的發展,維護英語首要的地位是新加坡的頭等大事。新加坡地狹人多,種群複雜,如果讓華語成爲主流語言,不僅會引起種族矛盾,還會讓新加坡受到西方國家敵視,妨礙新加坡的發展。
于是,在李光耀的主政下,新加坡政府對南洋大學的打壓逐漸升級。雖然承認南洋大學的合法性,新加坡政府卻不承認南洋大學的學位,爲此新加坡政府和南洋大學師生發生了激烈的沖突。
1963年,新加坡加入馬來西亞聯邦。當時,馬來西亞上層對以華人爲主的新加坡心存疑慮,爲了討好馬來西亞政府,李光耀直接剝奪了陳六使的公民資格。
要知道,陳六使先生是華人領袖,也是爲南洋大學出力最多的創始人。陳六使的遭遇讓南洋大學全體師生義憤填膺,數千師生走向新加坡政府大樓門前請願。
1964年,由于不滿南洋大學推行的華文運動,李光耀再次發難,指揮數千名軍警沖入校園,封閉南洋大學學生會,並且強行把多家華文報刊封停。新加坡政府的野蠻行爲再次激起了全體師生的反抗。
爲了鎮壓反抗,李光耀下令逮捕支持華文運動的學生,前後共有50名學生被拘捕。李光耀政府的行爲引起了東南亞華人的憤怒,社會各界紛紛譴責新加坡政府,聲援南洋大學校長吳德耀發起的護校運動。
在各界壓力下,新加坡政府答應不再幹涉南洋大學的事務,條件是南洋大學要進行教學改革。爲了獲得政府的支持,爲了華文教育在新加坡的存續,南洋大學理事會委曲求全,答應了李光耀政府提出的改革要求。
從此,南洋大學開始轉變爲一所以英文教育爲主的大學,華文漸漸退居二流。
獨立後 新加坡更堅決的推行”去中國化”
嚴重反華的馬來西亞政府爲了稀釋華裔在人口中的比例,在1965年把新加坡踢出馬來西亞聯邦。失去了馬來西亞這個靠山,李光耀感到十分的焦慮和迷茫,甚至在獨立演說中還哭了。
失去依靠的新加坡讓李光耀憂心忡忡,爲了新加坡的長遠發展,李光耀決定實行西化的政策,全盤向西方靠攏。在李光耀的推動下,新加坡正式把英語作爲第一語言,華語在新加坡的發展越來越受到制約。
作爲華文教育的主陣地,南洋大學自然難容于李光耀,這所華文大學開始走入了倒計時。在1975年,李光耀強令南洋大學進行英文教育,連中國文化史都要用英文教授。
最後,在李光耀的窮追猛打下,到70年代末,華語在新加坡已經成爲少數人使用的語言。在去除中國化獲得成功後,李光耀在1980年正式關閉了南洋大學。
南洋大學的關閉代表著新加坡正式退出了中華文化圈,在如今的新加坡青年群體中,能夠熟練華語的人不少,真正認同中華文化的不多。中華文化對新加坡強大的影響力,已經永遠停留在曆史文獻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