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桑正是秋光好,楓葉如丹照嫩寒。”國人對于有著美麗櫻花風光的日本總是帶著複雜的情感,雖然兩國間的關系總在不斷平衡,沒有永遠的朋友與永遠的敵人。但是這個一衣帶水的國家卻給予過國人最深的傷痛。
中國曾經在日本大地震時給的幫助,最後換來的是日本恢複後對民國的反咬一口。但又不得不說,那些“山川同域,風月同天”並不是空穴來風,兩國間的互相幫助也不是真的沒有過。但因過去的教訓太過深刻,國人依然會擔憂它的發展速度。
而作爲“亞洲四小龍”之一的新加坡國父李光耀的論斷和人們的期待相符,他給出了“日本注定走向平庸”這樣的論斷,他爲何會對日本的未來這樣悲觀?他的論斷是帶著自身的偏見還是真的有見地呢?日本的未來又真的會像李光耀所希望的一樣嗎?
老齡化困局
李光耀作爲“新加坡國父”,他曾經多次去往日本訪問,也同日本政府官員多次交談。因此他對于日本最深的感受是老齡化,甚至因此認爲十年或十五年後他們就回天乏術了。他們對于老齡化的毫無作爲。讓李光耀有理由懷疑日本根本沒有意識到這個嚴重的問題。
伴隨著日本的老齡化,日本即將無法應對來自東亞各國的挑戰。也就意味著它們不可能脫離美國的“庇護”,但是美國經濟並非沒有風險,當出現美國經濟崩潰無法負擔起美日同盟的消耗時,那麽,屆時日本在東亞的處境和情況將會變得非常不樂觀。
李光耀對于日本未來發展方向是基于日本當前不容樂觀的人口結構的。也因爲日本政府似乎對于這個問題還不夠重視,但這種根植于社會本身觀念而來的問題,並不是那麽容易解決的。
日本是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隨著日本人口老齡化以及人口數量下降,空置房屋在小區中隨處可見,日本政府也正爲解決這一問題而努力,當局或許會通過提高稅收來迫使房主拆除部分空置房屋。
野村綜合研究所預測,日本的人口下降非常嚴重,該國部分城市可能在不到20年裏變成”鬼城”。現在日本已經有超過800萬棟廢棄房屋,這一數值將在33年達到2150萬,這將是日本三分之一的房屋儲量。
這樣的比例在買房困難的國人眼中看起來也許是極其具有優勢的。但背後隱藏的卻是更深的恐懼,這個國家最後剩下的連人也沒有了。不提老人依然要爲了維持生活而進行工作和經濟的後續力,而是連證明曾在世界上生活過的痕迹也不存在,“鬼城”的終點其實是“鬼國”。
日本當前最嚴重問題是生育率,但生育率如果如李光耀所說的靠日本“提高嬰兒津貼來保證”是困難的。生養一個孩子的成本遠遠高于國家給予的補貼,尤其是日本女性需要承擔的損失是自己的整個職業生涯。而日本男性的傳統則是在居酒屋裏和媽媽桑們聊天到深夜。
即使是偉大的母親們願意生育孩子,未來孩子面臨的巨大競爭環境也讓他們需要承擔巨大的教育成本,以防止孩子不被社會淘汰。
此外還有日本的低欲望社會觀念影響,連續遭受經濟打擊,讓日本民衆變得過度慎重和不安,安于現狀,並不願意改變,理財只放銀行,結婚生子這種有風險的事情還是少做爲妙。這樣的心態也讓年輕人不願意生育。
但如果真的選用開放移民政策,恐怕第一個崩潰的不是日本民衆,而是外國移民。日本特殊的社會和文化背景造就了他們的高壓環境,如果是外國移民大概率是難以適應這樣無條件加班,過分講究秩序的環境。
況且日本雖然向美國學習,但是排外心理與文化包容度並不算高,外國人在日本的日子確實算不上好過。比起外國人,他們更希望有相同血統的人來到日本。日本適合旅遊,但是生活上恐怕並不是那麽宜居。開放了移民政策的日本能夠留下多少高質量移民也需要打上一個問號。
借他國發政見
李光耀作爲政治家,自然也不會無緣無故的就詛咒日本滅國,如果要說到更深的原因,還是他自身的經曆和他本人希望在新加坡推行的移民政策。
他自身在青少年時同日本軍人相處的經曆不僅不愉快,還是血腥而暴力的。十九歲的李光耀曾因爲沒有向日本士兵鞠躬而被日本兵暴打。而日占新加坡時期,日本軍人對于華人曾進行過多次屠殺。
華人爲家鄉的捐款令他們感到憤怒,因此就只能采用這種方式來泄憤和震懾當地華人。李光耀作爲華人自然也是被屠殺的對象之一。但是幸運的他,通過返回營房的方式讓換防的日本士兵忘記了他的存在。這樣的經曆,要說讓李光耀對日本有什麽好印象自然也是不現實的。
除此以外,盡管李光耀在自己的書中宣稱日本同新加坡不同的就在于,新加坡願意接受移民。但事實上,李光耀所推行的“大量接納移民”的政策,在新加坡國內也頗受非議,李光耀則在書中用日本老齡化的例子爲該政策進行了辯護。
日本與新加坡雖然都同樣都是地少人多,面對著相似的問題,但是相比之下,“花園城市”新加坡顯然問題更深。李光耀曾帶領著新加坡從馬來西亞獨立,又創造了新加坡經濟騰飛的奇迹。
但是對于李光耀對爭議也從未停止過,他對于新加坡的鐵腕整治,有關于他獨裁的非議從未停止過。新加坡的經濟騰飛並非是巧合,而是來自于政府不斷的經營。
在第一階段新加坡政府致力于改善國內的基礎設施,以此吸引投資建設。第二階段是通過改變經濟結構,將勞動密集型産業轉變爲高新技術産業,第三階段則是以此爲基礎發展第三産業。這樣順風順水的發展方式,讓新加坡的經濟騰飛得順理成章。
但李光耀希望在新加坡推行的“大量接納移民”政策真的適合新加坡嗎?新加坡的環境良好,確實是個移民的好地方,畢竟馬來西亞人也經常自我調侃想去新加坡。可是新加坡本身最大的限制來自于地域面積,外來人口對當地居民的沖擊自然不小,會被民衆反對也是情理之中。
尤其是歐洲大量接收難民所引發的一系列社會問題已經影響到了原住民們的正常生活,因此對于接收移民的標准和數量是需要慎重的。即使李光耀借用有著相似經濟背景的日本來爲該政策辯護,真正推行時也還需要慎重。
解決問題的努力
日本面對老齡化困局也並非不努力,他們也在想要改變。只是他們更突出的解決方案體現在了解決沒有人和當人老去應該怎麽辦,而不是體現在激發新的生命力。
畢竟生育這個問題對于他們而言,還是過于爲難了,要改變整個社會對于生育的觀念並不是很容易的事情,低欲望社會的影響下,就連政府對于生育也不是十分有欲望。即使宣稱會努力創造良好的生育環境,也很難做到真的落實到民衆的生活中。
首先日本就是通過發展大數據和智能機器人積極解決老齡化難題。日本給人的印象就是似乎很小的功能也會特意爲此設置一個機器人。日本高度發達的服務意識也體現在此。海量數據實時監測平台,保證老人及時受到服務和救助。
而康複型機器人代替了護工,不僅保證了老人的身體健康,同時設置了娛樂功能保證了老人的心理健康。日本高度發達的機器人産業直接填補了勞動力短缺和經濟增長,也在宣告另一種競爭的出現,不夠優秀的人直接被機器淘汰,是否會造成另一種社會問題也是有待商榷的。
但以日本目前的低生育率和機器人産業發展,他們什麽時候能夠制造出機器貓和高達也是未可知的。
其次就是日本爲應對老齡化制定出的各種法律法規政策體系。這些完善的養老、醫療、就業、福祉等法規體系讓老齡産業和養老服務變得完善。這類的法律法規,讓老人不僅不用擔心自己被時代抛棄,而且從另一個方向發展了經濟。
由老齡化帶來的獨特老齡産業化經濟也是經濟的一個發展方向。只是最後能否真的發展起來還需要時間來驗證。
李光耀對于日本的預測並非全無道理,但是對于日本而言,移民的確並不是最好的解決方式。
日本也正在從老人的方向探索社會未來的發展方式,如果不能避免人口的老齡化,那麽就讓老人生活得更加舒服。這樣的發展方式確實也不失爲另一種角度。關于日本注定走向平庸的結局還有待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