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整體環境相對平穩,政府有較多空間作更長遠規劃,以及通過各種途徑維持收支平衡。
渣打銀行經濟師李偉虢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去年初還有許多不確定性,今年則比較平穩,因此政府有空間作出更長遠的規劃。政府繼續仰賴淨投資回報貢獻(Net Investment Returns Contributions,簡稱NIRC),目前它是最大的單一收入項目,貢獻約3%的國內生産總值(GDP)。
李偉虢說:“接下來政府是否能繼續取得財政盈余,NIRC扮演重要角色,但我們並不知道NIR貢獻的上限是多少。按照目前的情況,如果赤字和津貼少過3%,財庫就能繼續有盈余。”
他對今年預算案沒有調高消費稅(GST)不感到意外,並認爲政府可以通過其他方式來調整預算,因此現階段沒有調高消費稅。
普華永道(PwC)新加坡亞太區消費稅及間接稅服務主管合夥人許序浩說,任何時候都不會是調高稅收的好時機。消費稅延遲至2021年後才調高,顯示政府兌現先前所言,現有收入和NIRC可提供足夠資源支持現有社會開支,直到2020年。
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經濟師溫鎮全提出,這一次預算案有四大“驚喜”,這會爲私人消費和國內生産總值增長帶來正面效應。
第一是消費稅延後調高,大多數經濟師都預測會在今年調高。第二是政府宣布一次性介于100至300元的“紅包”(新加坡共享增長花紅)。
第三是政府准備允許政府機構和政府旗下公司發行債券融資,以應對數個龐大公共基礎建設項目。第四是成交價在100萬元以上的住宅單位,100萬元以上部分的買家印花稅,從3%調高至4%。
星展銀行高級經濟師謝光威指出,除了提高稅收及減少津貼,政府可通過其他三方面來維持財政上的可持續性。
第一是確保合理的增長步伐,協助生成可持續的稅收來源。鼓勵本地企業往海外發展,長遠可帶來正面回報。投資在區域高增長經濟體也有助提高收入。
第二是成本管理。以保健爲例,有必要檢討現有成本結構和簡化行政系統,否則津貼不論增加多少都不會足夠。
第三是確保我國儲備的投資取得更高回報,但需平衡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