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部從4月起整合管理與樂齡有關的醫療和社會服務。業者認爲他們將可更全面和直接地照顧年長者的醫療需求,無需耗時轉介給其他醫療機構,甚至有望減少年長者進出醫院的次數。
李熙愛 報道
把社區養老服務轉交衛生部管理,是社會服務機構期待已久的好消息。受訪業者指出,新宣布意味他們可更全面和直接地照顧年長者的醫療需求,無需耗時轉介給其他醫療機構,甚至有望減少年長者進出醫院的次數。
財政部長王瑞傑上星期一發表今年的財政預算案聲明時宣布,從今年4月起,社會及家庭發展部屬下的社區養老服務將移交給衛生部管理,以整合與樂齡有關的醫療和社會服務。
受訪的多家社會服務機構都對此表示歡迎,認爲這除了能減少它們與兩個部門的協調工作,對年長者也有益。
社區護士與社工溝通
可提供“一條龍”服務
獅子樂齡之友協會主席羅永發透露,義工此前家訪獨居老人時,許多年長者會要求他們提供醫療幫助,但由于他們不是醫療機構,沒有相關資源,只好轉由衛生部跟進,整個過程耗時較長。此外,約一半的年長者因覺得浪費時間和金錢而不願看醫生,導致病情惡化。
羅永發說:“我們一年前和衛生部合作,聘請了全職護士提供居家護理。社區護士從義工口中得知年長者的情況後,能直接上門給予醫療援助,更有效率。新調整後,我們希望未來能提供‘一條龍’服務,也照顧年長者的醫療需求。”
同樣服務年長者的AWWA樂齡保健總監李文雄指出,年長者有社會服務和醫療兩方面的需求,兩者息息相關,若分開看待就會忽略病人的整體情況。他舉例說:“有些年長病患病情惡化,就是因爲醫療知識不足,吃了一顆藥不見效就覺得沒用,也不了解不吃藥的後果。”
他認爲,讓日間活動中心同時提供社會和醫療服務是很好的第一步,並希望這樣的模式能拓展到更多機構,包括讓醫療機構更關注病人的社福需求。
李文雄也指出,如果每個社會服務機構都有能力提供多種服務,形成完整的醫療生態圈(ecosystem),社服機構將能更好地與醫院合作,減少年長者對醫院的依賴。
他解釋:“社服機構若有足夠的醫療設施照顧病患,醫院或許會更放心讓病人盡早回到社區康複。此外,回到社區的病患一般病情已穩定,去醫院只是跟進檢查。若社區護士能先爲他們檢查,評估他們的情況,就能減少病人回去醫院的必要,由此減輕醫院的負擔和控制醫療成本。”
宏茂橋家庭與社區服務屬下的銀康網副主任林極芠(48歲)則希望當局日後能結合社區援助和醫療基金的申請。“目前,年長者若需經濟援助,我們就申請社區關懷計劃現金援助,若需要輪椅,則得另外向樂齡助行基金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