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第三只眼看零售 作者:趙向陽
歲末複盤,大家經常會把過去這一年總結爲“最艱難的一年”。而對于“最艱難”的2019年,我察覺到一個此前從未有過的迹象:一些重要的、具有影響力的參與者正在撤離零售業,他們不再看好這個行業。
因此,如果要我用一個字來總結零售業的2019年,這個字就是“退”,撤退的退。
首先是資本退潮。客觀來講,對追求高回報的資本而言,傳統零售業向來不是它們的菜。與一些互聯網企業指數級的增長相比,零售企業投資重、回報慢、性價比低。只不過,新零售大旗的號召之下,一些資本將目光投向零售業,它們押注的賽道本質上是“用互聯網手段改造零售業”——還是互聯網的延伸。
資本來也匆匆,去也匆匆,這給零售企業家的判斷帶來錯覺。錢來得太快,讓企業家對市場産生誤判,錢走得太決絕,對企業家信心造成打擊。正如呆蘿蔔一出事,讓很多生鮮企業感到兔死狐悲——這是一種從資本層面傳遞出來的深深寒意。
其次是外資零售企業退出。2019年,家樂福和麥德龍相繼賣給了中國買家,再加上此前出售給華潤萬家的Tesco,幾大外資零售品牌碩果僅存的只有沃爾瑪。一些民族主義者認爲,這是本土零售企業崛起的信號,是一個好現象,但筆者並不認同這一觀點。
筆者認爲,盡管外資零售企業有其反饋遲鈍、船大難掉頭的問題,但從企業治理、零售技術、消費研究,乃至對零售業的理解層面依然要高出本土零售企業不少。
五星電器創始人汪建國舉了這麽一個例子。當年百思買與五星電器談並購的時候,百思買總裁建議汪建國聘請某英國調查公司做一個關于消費者的研究。汪建國自以爲很了解中國消費者(實際上是他不願意掏這幾百萬的咨詢費),于是拒絕了百思買總裁的提議。在汪建國的觀念裏,購買家電的用戶無非在意這幾個因素:第一是價格、第二是服務、第三是質量。
後來百思買總裁自己掏錢進行了這項調查,其結果讓汪建國感到意外:影響消費決策的第一因素並非價格,而是一線員工在消費者心目中的信任感。這個調查結果讓汪建國在他二次創業的時候格外注重一線員工的培養與管理。
上述案例說明,外資零售企業自有一套科學的方法論,它們退出中國不能視爲被本土零售企業所“打敗”,而是一種戰略轉移。而這也是筆者所擔心的,一些眼光長遠、投資巨大的參與者都要離開這個市場,這說明什麽問題?
而與資本跟外資零售企業退出相比,更要警惕的是中國零售企業家萌生退意。盡管大部分企業老板在公開場合表示2020年要如何如何,但在私底下,希望將企業賣個好價錢,從而套現離場的零售企業家不在少數。
2019年9月23日,安德利百貨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公司實際控制人陳學高擬向金通智彙轉讓12.84%的股份,同時放棄行使剩余股份表決權。在筆者看來,這是陳學高在爲自己安排退路。
企業家萌生退意源自兩方面因素。一是他的既有經驗已經無法驅動企業繼續向前。大多數中國零售企業創辦于1995年-2000年之間,趕上了零售業的黃金時期,是踩在模式和市場的紅利上發展起來的。現如今,市場紅利已消失,經濟下行壓力大,在互聯網沖擊之下,零售企業家確實不知道如何繼續讓企業保持增長,陷入迷茫。
二是企業面臨傳承難題。中國企業缺乏成熟的經理人治理體系,將企業傳承給子女是最好的選擇。企業在接班過程中,子女要是成器,能夠把企業接管起來固然是好,但如果子女不肖,擔不起這個責任,還不如把企業賣掉。創業不就是爲了讓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更好一點嗎?從個人角度,企業家選擇買掉企業也是人之常情。
上述是2019年中國零售業的一個現狀。事實上,不僅零售業,很多行業的2019年並不好過。一位媒體人評價互聯網行業的2019年稱,這是讓人失望的一年。
那麽,2020年情況會好起來嗎?多數預測機構對此表示不樂觀。麥肯錫明確表示,2020年並不會比2019年更好。
因此我們認爲,2020年是考驗零售企業家意志力的一年。傳統的資金、模式、人才、市場等方方面面因素都無法讓企業一下子變好,企業家全靠一口氣撐著,這就是意志力。
聯商網專欄作家孫裕隆呼籲大家,要做能夠穿越周期的零售企業,說的也是這個意思。所謂“穿越周期”是指企業家既要能享受春風得意的高光時刻,也要能從容面對陰暗冰冷的行業寒冬。
在此,我們有兩點提議。
首先,企業家應該從企業責任的高度重審自己角色和作爲。正如新樂超市董事長李玲在兒子薛自軍接班問題上的態度:作爲我兒子,你沒得選擇。企業這麽大規模,背後是數千名員工,你接也得接,不接也得接,這是一種責任。
其次,企業家要喚醒奮鬥意識,做好吃苦的准備。朋友圈有一段關于吃苦的精確定義,是這麽講的:吃苦的本質,是長時間爲了幹一件事聚焦的能力。在做這件事的過程當中,放棄娛樂生活、放棄無效社交、放棄無意義的消費,以及在這個過程中不被理解的孤獨。它是一種自控能力、自制能力、堅持能力和深度思考的能力。
我相信,堅守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戰略,熬下去就會迎來勝利。用馬雲的話說,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後天很美好,但絕大多數人死在明天晚上。
2020年,是極度考驗企業家意志力的一年。全身而退,是一種智慧;激流勇進,是一種擔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