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內地綜藝史,絕大多數節目只能火一兩季,難逃“紅不過三”的定律。究其原因,一是同質化的綜藝太多了,競爭近乎于慘烈;再者節目形態缺少新意,大家審美疲勞觀衆流失在所難免。
誠然口碑之好如《歌手》,經曆了第二、第三年的巅峰之後,從第四季開始收視率和影響力亦出現大幅度下滑。第五季熱度回春,現在看來更像是“回光返照”。
曾幾何時,“我歌”屢屢上演“神仙打架”的精彩場面,“歌王之戰”更是輕松破三破四。再看看去年,縱使有劉歡、楊坤、齊豫、吳青峰、龔琳娜、波琳娜等大咖加盟,收視卻屢屢刷新曆史最低值,甚至整季都沒能破一。昔日風光無限,而今“苟延殘喘”,前後境遇如此懸殊著實讓人唏噓。
同前面幾季相比,近兩年《歌手》遭到的質疑似乎格外多,去年一度被口水淹沒。過去這個舞台的門檻那是相當高,來的都是有名氣有代表作的資深唱將。只可惜娛樂至上的時代,芒果台也不得不向“流量”跟“小鮮肉”低頭。
至于盲改賽制,純粹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去年整了一出“全民舉薦”網絡票選,結果變成了入圍歌手刷票造假大戰,俨然成了網友眼中的笑話。
本以爲有了上次的前車之鑒,新一季會倍加用心不負期待,特別是收視率跌到谷底沒法向贊助商交代,總得想些辦法逆風翻盤。
沒想到終究是“雷聲大雨點小”,不但網傳名單裏的大牌一個都沒請來,還重新開啓了失敗的“逆戰”模式。一七年張傑、林志炫、李健、彭佳慧四員大將回歸還曆曆在目,四人二次參戰名次卻不同程度出現下滑,“金曲歌後”更大爆冷門慘遭一輪遊。此番湖衛這般操作,難道不怕重蹈覆轍嗎?
老實說本季《歌手》的選人確實有點迷,呼聲頗高的周深和鄰國天後MISIA算是唯二的驚喜。
毛不易的創作才能毋庸置疑,能寫出《消愁》這麽動人的歌曲感情不是一般細膩。只是他娓娓道來欠缺爆點的唱法未必符合五百位聽審的審美,畢竟當初實力更強的李榮浩和梁博都雙雙踢館失敗,他能走多遠呢?
除了MISIA、周深、毛不易,七位首發另外四人皆是“老面孔”。徐佳瑩上過第四季,蕭敬騰和袁娅維同參加過第五季,華晨宇則是第六季的亞軍。
明明已來過一次還都進了總決賽,爲何要冒著排名倒退的風險再重複一便。到底是單純享受這個舞台,還是爲“感情牌”所動前來救場,亦或僅僅是想再刷一波存在感提高一下知名度,個中緣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有意思的是《歌手2020》不但“回鍋肉”紮堆,還是名副其實的選秀藝人“大亂炖”。
首發陣容裏的六位華語歌手,無一例外都靠選秀成名,其中不乏冠軍得主。這也就罷了,前兩期踢館的四個人,也全是歌唱或說唱比賽出來的。既然是這樣,與其延續《歌手》的名號,倒不如改成“選秀巅峰會”更符合實際。
相信各位已經知道這一季取消了沿用七年的“補位制”,改成每場由兩位奇襲歌手向在線歌手發起挑戰。
看起來更加刺激懸念層生,實際上“劇本”太過明顯。按照正常人的思維,踢館者肯定是撿相對軟的柿子捏,只有這麽做方有勝算。沒有誰會傻到一開始就PK最強的華晨宇和MISIA,這不是明擺著雞蛋碰石頭嗎。
抛開請不到大咖不談,“當打之年”的立意值得點贊,也算是一次華語年輕歌手的大檢閱。
但凡事有利有弊,這意味著已經有一定名氣地位的歌手除非真正放下身段,否則斷斷不可能來奇襲。想想前七季,踢館的可是李榮浩、譚維維、李佳薇、王晰、金志文、蘇運瑩、張碧晨、梁博、側田、霍尊、陳楚生這種級別的,哪一位放到這季都配得上一個首發位置。
後面還有誰會來尚未可知,至少前兩場奇襲的李佩玲、黃霄雲、張钰琪、劉柏辛,單看咖位和綜合實力真心沒法和上面這些人相提並論。
幾個踢館人選裏面,除了“少年老成”高音彪悍的黃霄雲有勝算,客觀來講其他人競爭力顯然不足以進入競演陣容當中,不過是露一小臉走個過場罷了。如此一來,大多首發頗有可能輕而易舉“打通關”。
《歌手》做到現在已經第八年了,在收視和關注大不如前的背景下,求新求變是大勢所趨。
但前提是得保證這檔節目的高水准和競爭力,倘若只有一兩個人出風頭,結局亦早早失去了懸念,還有什麽看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