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市場的主要構成者爲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它們被稱爲金磚四國。這四個國家的人口加起來占世界人口的42%,産出占世界的23%。
巴西
巴西經曆過幾次嚴重的通貨膨脹和經濟下滑。但在過去的十幾年中,巴西取得了日新月異的進步。巴西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大量的勞動力。由于巴西屬于熱帶氣候,人們一年四季都可以在巴西種植農作物。其中一些重要的農作物包括咖啡和甘蔗。
石油則是巴西生産的另一種大宗商品。在過去的幾年中,人們在巴西的海岸線上發現了不少大油田。巴西同樣擁有全球第二大的礦業公司——淡水河谷。淡水河谷公司生産鎳、煤、鋁和其他大宗商品。
巴西的GDP大約是2.2萬億美元,2010年GDP的增長率爲7.5%。憑借著其經濟發展的良好勢頭,巴西備受海外投資者的青睐。
俄羅斯
自20世紀90年代初,前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經曆了巨大的變革。在1998年,俄羅斯由于外債違約,導致其經濟萎靡不振。盡管如此,俄羅斯依然是一個有著巨大影響力的國家。俄羅斯不僅是石油和天然氣的主要生産國,而且還擁有極爲豐富的鐵礦、鋁礦和金礦。
俄羅斯的GDP大約是2.2萬億美元,2010年GDP的增長率爲3.8%。但是,俄羅斯依然面臨著許多重大的挑戰,腐敗就是一個大問題。同時由于俄羅斯的財産權具有不確定性,因此俄羅斯很難吸引外資。
印度
印度原本被英國統治,因此有著西方的法律體系和其他的一些組織機構,這使得印度可以便捷地開展國際貿易。但自1947年獨立之後,印度出現了許多問題。然而,自從20世紀90年代初之後,印度逐漸走向自由市場經濟。因此,印度的增長速度很快,並且成爲信息技術産業等方面的領導者。
印度有著12億人口,GDP爲4萬億美元,2010年,經濟的增長速度爲8.3%。
中國
說起投資大宗商品,或許最爲重要的決定因素在于中國。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充分展現了其對許多大宗商品持續不斷的需求,並且這種需求很有可能會持續很多年。
中國在全球的影響力毋庸置疑。在過去的曆史中,中國在18世紀依然還是全球最大的經濟體。中國有著悠久的創新和國際貿易曆史。但到了20世紀,中國一直處于動蕩之中。在20世紀初,日本數次侵略中國。直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才徹底擺脫外國列強的入侵。
到了20世紀70年代末,中國發生了巨大的轉變。作爲共和國的領導人,鄧小平開始進行經濟改革。改革無疑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過去的26年中,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位居全球第一,GDP大約增加了10倍。中國目前的經濟總量在全球排名第二,預計會在2027年超越美國。即使是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中,中國經濟也沒有受到巨大沖擊。這從中國經濟在兩年中就增長20%中可見一斑。
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人口大規模地城鎮化,大量的農村人口進入城市。2004年-2008年,城鎮人口從5.428億增加至6.067億,占全國人口的45.7%。其結果就是人們對住房和消費品的需求迅速飙升。當然這也意味著中國對其他大宗商品的巨大需求,如石油、煤、銅、鎳和鋅。根據國際能源機構(IEA)的預測,到2035年中國的能源消耗將占世界的五分之一。由于財富的不斷積累和對大宗商品進口依賴的加深,中國積極地購買礦産、能源和大宗商品。這些投資在2010年爲24億美元,未來幾年還會增長。
回顧經濟發展的曆史,當然還有一些其他關于新興經濟體對大宗商品價格影響的例子。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類似日本和韓國這樣的國家需要重整經濟。這就意味著這些國家在未來將長期大量需要大宗商品。一個重要的指標就是令人震驚的石油消費的增長。早在20世紀60年代,日本人均消費2桶石油,而現在卻是人均消費15桶。而目前,中國人均消費2桶石油。由此可見,盡管中國經濟有著近30年的高速增長,但中國與發達國家依然存在較大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