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世界的目光聚焦緬甸。國務資政昂山素季、總統溫敏等被軍方扣押,軍方宣布緬甸進入爲期一年的緊急狀態。根據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的講話,緊急狀態下,緬甸將優先考慮選舉和抗擊新冠疫情兩大事項。
在今天人們的認知裏,緬甸是東南亞地區一個較爲貧窮的發展中國家。但在20世紀40年代,緬甸人均國內生産總值冠絕亞洲,甚至在20世紀60年代新加坡獨立之初,李光耀都對緬甸饒有興趣,並在一番考察後說出了一個小目標:20年,讓新加坡趕上緬甸。不過,新加坡趕上並超過緬甸並沒有花20年。因爲就在其奮起直追的同時,緬甸政局突變,進而陷入了經濟停滯與長期封閉的窘境。到2010年,緬甸GDP總量爲495億美元,人均GDP僅爲648美元,即便不考慮通貨膨脹,這個數字也比1936年的水平還要低。
2018年11月,昂山素季帶著對緬甸美好未來的向往在新加坡出席了東盟商業與投資峰會。彼時的她表示,希望如今的緬甸也能不用20年就追上新加坡。這一句被外界視爲玩笑的話,實際上正是緬甸民衆對美好生活與國家發展大有向往的生動表達。
雖然當時新加坡是東南亞第一富國,但從理論上講,昂山素季所言並非完全是夢。作爲後發國家,緬甸近些年的GDP增幅比新加坡要高得多。相關研究認爲,未來可能産生三種情況:第一,按照兩國過去10年的年均增速計算,緬甸的美元名義GDP總量只要14年就能趕超新加坡;第二,若按照新加坡未來增速好于過去10年表現,而緬甸保持不變計算,再過17年,緬甸依然可趕超新加坡;第三,如果緬甸未來比過去10年的經濟表現差,而新加坡保持不變,經過23年的努力,緬甸的美元名義GDP仍可超過新加坡。
當然,在研究“緬甸夢”實現的三種情況和談及緬甸經濟持續發展時,觀察家們是設置了前提條件的。首要一點,便是緬甸必須保持政局和社會的長期穩定,不發生大動亂和大規模戰事。其次是保持穩定的經濟政策並持續完善經濟制度。第三則是擴大開放,融入地區經濟一體化和全球化。如今,緬甸政局再變,國家進入緊急狀態,政治、經濟與社會等方面的不確定性陡然倍增,政黨鬥爭、緬甸軍方與緬北少數民族地方武裝之間的沖突可能擴大。再加上西方世界的輿論指責與經濟制裁,緬甸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環境必將遭受重創。
這樣的大背景下,緬甸的未來恐怕要打上問號。這也從反面證明,一個和平穩定的環境,是任何一個國家改革與發展的行舟之錨。在政權應該如何組織、國家應該如何治理這些事關國家前途、人民命運的根本性問題上,必須立足自己的國情和實際。在緬甸憲政和法律程序之下,和平解決當前的問題,確保國家秩序的穩定,應該是各方要考慮的頭等議題。
(原標題:失去穩定“緬甸夢”則前途未蔔)
來源:北京日報 | 作者 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廣西民族大學東盟學院副院長 葛紅亮
流程編輯:U016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