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強化學前教育領域的雙語教育,教導馬來語和淡米爾語的主要業者幼教中心數量到了2022年將翻倍,達350家。
目前,所有550家主要業者(Anchor Operators)幼教中心都提供華語教學,教育部幼兒園則已實施三大母語教學。
隨著教導巫印母語的幼教中心增加,再加上教育部幼兒園到2023年將增至50家,家長在尋找有母語教學的中心時,將有更多選擇。
教育部兼社會及家庭發展部高級政務次長費紹爾博士昨天在國會指出,爲支持領域發展,到2020年,本地可能需要多1000多名母語教師。
政府近年通過各種方式來壯大母語幼教教師團隊,從2015年至去年已增加35%,達3300人。接下來,幼兒培育署將與新的國立幼兒培育教育學院和其他夥伴緊密合作,鼓勵更多國人加入此行列。
在完成這部分的演講後,費紹爾還放慢語速,用華語說:“我們會盡力而爲。”
轉型藍圖三策略 改善學前教育發展
他也宣布集結業者、工會和行業協會意見的教育業(學前教育)産業轉型藍圖,三大策略包括:推出創新服務確保各類服務間更平穩過渡、善用科技簡化工作程序,及提供更靈活的培訓安排以增加入行機會。
在創新服務方面,目前有12家主要業者經營的中心正在試行讓18個月以下嬰兒和滿18個月的幼兒在一起接受照料,讓嬰孩在熟悉的環境中成長。
至于科技的運用,費紹爾回答拉哈尤·瑪贊(裕廊集選區)的補充提問時透露,約800家中心表示有意采用相關解決方案,其中一半已落實部分做法,省下不少工時,讓教師能專注于教學工作。
另有50多家中心正在使用中央廚房服務,有業者節省多達10%的膳食費用。
爲鼓勵沒有幼教文憑、但有適當技能和興趣的人加入這行,當局去年也展開了嬰兒保育協作員(Allied Infant Educarer,簡稱AIE)在職培訓的試驗計劃。
幼教行業近年來發展蓬勃,到了2020年預計需要兩萬名幼教工作者,比目前多3000名。
費紹爾說,提升教師的職業發展機會也是該部門所關注的,未來五年,主要業者將提供約1000個高級專業職務空缺,是目前的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