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海南“雙子星”之一的海口,雖然不如三亞秀美華麗,卻也是海南最引人注目的所在,能誕生海瑞這般人物,海口的氣質自然不凡——深沉、堅韌,個性十足。
“摩肩雜沓互追蹤,曲直長廊路路通;絕好出門無礙雨,不須登履學坡翁。”清代詩人王拭對騎樓做出過相當生動的描述。所謂騎樓,其實是一種近代商住建築形式,臨街的樓房下層部分做成柱廊,留出公共人行空間,以避雨遮陽,方便通行。
曲曲直直的長廊將街道連在一起,坊間在上,市鋪在下,無論烈日或是暴雨,都無礙于生活,這就是騎樓建築最人性化的設計。
擡眼望去,棟棟騎樓連在一起,天際線上有很多巴洛克式的線條,勾勒出天空的模樣。
海口騎樓老街並不是一條街,而是由多條街道組成,主要分布在博愛路、中山路一帶,大大小小有將近六百棟,每棟高二到四層,分爲廊部、樓部、樓頂三個部分。
“騎樓林立、商賈絡繹、煙火稠密”,那是百年前海口興盛景象的真實寫照。海口騎樓老街作爲商業建築傳奇,是我國首批十大“曆史文化名街”之一,百年來忠實的記錄著海口的繁榮與發展。
中山路的老街是保存最完好的一條騎樓老街,街道兩旁保留較爲完整的騎樓建築最多,約有39座。整條街長207米,是當時的商業中心,曾經流傳一鋪養三代說法,可見其商業發達程度。
來往的人群,走在蜿蜒的街道上,穿梭于各種特色的小店,有充滿文藝氣息的咖啡館、工藝品店、和畫廊,還有生活氣息濃郁的花店、服裝店、餐館。
平坦的花崗石板路、歐洲巴洛克風格的女兒牆、古老牆面上細致的雕刻,還有一棟棟騎樓廊廊想接,爲行人遮陽避雨。漫步在老街,讓人不禁慢下腳步探尋它曾經的故事。
看過數不清的高樓大廈,眼前的老街上那些不算高大的建築反而愈加珍貴,經過數百年的風雨洗禮,見證了一段又一段的曆史,讓人不得不感慨歲月的變幻莫測。
新鮮椰子、清補涼、海鮮燒烤、蟹粥、鴿子粥、牛腩飯、文昌雞飯、東南亞風味的馬蹄糕、咖啡、老爸茶、龜苓膏等各種特色小吃,騎樓街讓海口人的生活異常豐富。
或許是因爲濕熱的氣候,海口的一切總是顯得有些懶散。好奇地打量著這座城的遊客,常常淹沒在優哉遊哉的本地人當中。只有騎樓老街在晚上被不知疲倦的人們塞滿,熙熙攘攘的人群散發出的熱情幾乎把白天硬生生地拖得長了一些。一座城市,一種美食,一份味道,是海口留給旅客最好的記憶。(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 落榜進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