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人對貧窮的不滿,被認爲是蘇聯解體的主要誘因之一。那麽,造成蘇聯社會物資匮乏,人們生活貧苦的原因難道全都應歸咎于蘇聯政府的腐敗嗎?答案是否定的。
蘇聯人民生活水平的降低當然與政府的執政失當脫不了幹系,但在表象之下,美國的精心謀劃才是問題的始作俑者。
20世紀70年代的蘇聯正處于國力的頂峰,時任蘇聯最高領導人的勃列日涅夫對外實行霸權主義,帶領蘇聯在世界上橫行無忌,甚至不把同爲冷戰一極的美國放在眼裏。
蘇聯之所以在當時如此囂張跋扈,除了因爲國家實力的強大,也與美國深陷越戰泥沼息息相關。
美國難道對蘇聯束手無策了嗎?當然不會,美國人其實早就看出了在蘇聯刀槍不入的外殼下深藏的阿喀琉斯之踵。那就是蘇聯經濟過于倚重石油出口。
其實在石油市場上蘇聯最多只能算作是後起之秀,在蘇聯之前以沙特爲首的中東各國才是石油出口國中的翹楚。
然而第四次中東戰爭的爆發使事情出現了轉機,中東各國因爲不滿西方對以色列的支持,紛紛減少石油産量,擡升石油價格。
而之前因爲開采成本過高在石油出口市場上沒什麽存在感的蘇聯,則借著這股春風擴大了自己的出口,並且憑借著從國際石油市場上獲得的大量資金使國力達到了巅峰。
美國針對蘇聯經濟的特點,將目光投向了世界石油交易的中心波斯灣,不久之後美國與中東大國沙特結盟。
那麽沙特爲什麽願意趟蘇聯與美國之間的這淌渾水,它難道不怕引火燒身麽?沙特這麽做自然是基于自己的國家利益。
沙特國土雖然幅員遼闊,但是大部分地區都是難以開發的荒漠與高原,因此在石油被勘探出來之前,即便在中東也是個實力並不突出的國家。
而在二戰之後,憑借著石油出口的天降橫財,雖然迅速充實了國力,但是與近鄰伊拉克與伊朗相比實力仍然遜色許多。
正是匹夫無罪,懷璧其罪。所以沙特急需外界的力量來保證它的安全,而在世界上軍事力量首屈一指的美國,自然是上佳人選。
那麽美國又爲什麽要選擇沙特呢,其實除了沙特,當時的伊朗也是美國的盟友之一,而且參與了對抗蘇聯的行動。
美國之所以還要拉攏沙特,一方面是因爲與伊朗不同,沙特的實力要小得多,因此對美國的依賴更大,也就更方便控制。
另一方面美國也不希望中東出現伊朗一家獨大的情況,在國際政治上從來都是利字當頭,伊朗的立場是隨時可能發生改變的。不得不說,美國是有先見之明的。
當美國與他的中東盟友們達成一致之後,蘇聯石油出口的冬天就到來了,在沙特等國的石油出口恢複正常之後,緊接著就開始加大石油産量,打壓國際石油價格。
其實美國人的盤算不止如此,通過石油美元建立,不止打壓了北極熊,還維持了美元在世界上的地位,可以說通過控制國際石油市場,美國的國力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而懵懂無知的北極熊對此毫無辦法,只能繼續沉湎在世界霸主的幻想當中。
原作者:季聖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