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非石油國內出口(NODX)連續擴張六個月後,出人意料地逆轉向下,2月份同比萎縮5.9%。經濟師指出,出口下跌是受到農曆新年和基數效應(base effect)影響,若綜合今年首兩個月的出口數字,依然取得平均3.5%的增長。
新加坡國際企業發展局昨天(3月16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月份非石油國內出口的跌幅同1月的12.9%增幅形成巨大反差。2月份的電子和非電子出口皆下滑。
經季節性調整後,2月份非石油國內出口環比滑落2.6%,延續1月份的0.4%跌幅。出口總值從前個月的151億元下跌至2月份的147億元。
電子業出口持續下跌,2月份同比跌12.3%,跌幅大于前一個月的3.9%,這主要是因爲集成電路、電腦零件以及二極管和晶體管出口都下跌。
在非電子業出口方面,由于非貨幣黃金、石油化學産品和制藥業出口減少,2月份的出口同比下跌3.4%,與1月的20.7%增幅相反。
出口市場方面,除了對美國、日本和韓國,我國對主要市場的出口都下跌。下滑幅度最大的是中國(23.6%)、歐盟28國(15.8%)和台灣(18.6%)。
經濟師:非石油出口遭三重打擊
路透社較早前對12名經濟師進行的調查顯示,經濟師預估2月份非石油國內出口同比擴張4.4%,因此這次出口萎縮讓經濟師大感意外,但他們認爲沒必要因此驚慌。
星展集團經濟師謝光威說:“1月和2月的非石油國內出口平均擴張3.5%,表現依然不錯。”去年首兩個月,則平均擴張14.55%。
據他分析,這次的非石油出口遭受農曆新年效應、基數效應和非電子業出口下滑的三重打擊。
首先,去年農曆新年在1月而今年是在2月,工作天數因爲假期而減少,産量自然下降,所以若同去年2月相比,今年的數字顯得較低。另外,作爲我國主要出口對象的中國制造商在農曆新年前增加産量,在2月對我國産品的需求減少,因此我國1月和2月的出口額出現明顯差距。
再來,就是全球經濟複蘇所造成的基數效應。
他說,2017年處于複蘇初期,各項對外經濟指標都上升,我國非石油國內出口增幅高達9.2%,同這樣的高基數相比無法反映實際情況。他認爲,應該關注環比數字,並預計環比數字會在數月內回彈。
馬來亞銀行金英證券經濟師蔡學敏也有類似看法。他說:“電子業去年推動制造業和國內生産總值增長。新加坡的2月份工業産出將在本月26日出爐,到時能顯示電子業上升的完整情況。”
他預計,今年國內生産總值將增長2.8%,屬于政府1.5%至3.5%預測的較高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