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45歲就退休,五年後重回商界,現在醞釀著58歲時再退休。
這位“愛退休”的總裁許興江原本坐鎮一個擁有上千員工的行銷解決方案集團,還准備讓公司上市。
突然變得如此“不戀戰”,是因爲一次險些丟命的意外事故。後來,命運又牽引他爲一家岌岌可危的上市公司伸出援手。
一切看來非常戲劇性,十足的電影情節。人生本來就是一場戲,只是,許興江的這一出特別精彩。
許興江努力打拼22年,把畢利思國際(Pete’s Creation)從一個人和一台傳呼機的個體戶,發展到擁有上千名員工、年收入超過1000萬元、進軍中美和德國的大企業。
這家公司原本只是印制T恤,高峰期時業務分成四大塊:禮品、媒體、設計和印刷、網絡。
2010年,許興江積極籌備公司在新加坡或香港上市。許興江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就像一個小寶寶,你一天一天養大到大學畢業。對一家公司來說,上市就像是大學畢業。”
飛往香港的一趟旅程,讓許興江決定放掉這一頂四方帽。
“當時飛機遇上氣流,我開始時不以爲意,繼續睡覺。直到空姐拿著紙和筆派給每位乘客時,我才意識到事態嚴重。飛機在空中盤旋很久,最後在台灣降陸。”
坐在許興江旁邊的洋人問他寫了些什麽,他回答說腦海裏就像那張紙一片空白,嚇得根本沒有去思考太多。
那名洋人原本是要到香港簽一份生意合同。生死關頭,他寫了兩行字:第一行是向太太道歉,忘記她交代要買的一包糖;第二行是向孩子道歉,無法實現帶他們到動物園的承諾。
當下,人生所拼命追求的一切物質生活顯得如此渺小。
許興江說:“我一直忙忙碌碌,如果就那樣死掉,會有很多遺憾。”
于是,他決定馬上賣掉畢利思國際。原本整合後再脫售可以賣得更好的價錢,但那需要一段時間,而且他必須履行合約、繼續領導公司數年。他一心只想趕快脫離當時的軌道,所以把業務分拆賣掉。
退休後變首席娛樂官
雖然不願透露20多年的心血換回多少金錢,但許興江說不是餐餐大魚大肉,但足夠讓他和太太過下半輩子。
許興江“CEO”角色從此有了改變,從“首席執行官”(Chief Executive Officer)變成“首席娛樂官”(Chief Entertainment Officer)。他和太太到蒙古、朝鮮、愛沙尼亞、歐洲和美國等地遊山玩水,開始享受退休生活。
說是閑不下來也好、命運的安排也罷,休息約五年後,2015年許興江毅然扛下拯救中國鮑魚養殖業者歐聖集團(Oceanus Group)的重擔。如今他的新身份是歐聖集團總裁。
人說向左走 他偏向右走
許多人都把這喻爲“不可能的任務”,但因爲從鬼門關繞過一圈和休息後再出發,許興江抱持了不一樣的心態。
他笑言:“削減一半成本、重組超過8000萬元債務,身邊的人都認爲不可能。以前大家說行不通的我不會去做,現在我會想,可不可能是一回事,我就是要做,不可能就去創造。”
人說向左走,他偏向右走。無論前方的路是彎是直,在許興江心裏已畫成一個圓,他相信自己會心滿意足地回到原點。
當上總裁才知公司內憂外患多嚴重
提到歐聖集團,許多人都會搖頭。這只龍籌股當年打著世界上最大陸地鮑魚養殖場的旗幟,在市場備受矚目。
2008年它以每股0.20元的發售價挂牌,股價曾一度倍漲至0.40元。之後公司多次發生鮑魚死亡事故,業務連年蒙損,股價跌至目前的不到1分。2015年,歐聖集團列入新加坡交易所(SGX)觀察名單,至今未脫離。
其實,許興江也是受害者之一。三年半前公司召集許興江在內的四名股東,希望他們再注資。但四人共虧上千萬元,誰也不願意再冒險。
“公司跟我們說,現在由一名新加坡人管理,跟以前不一樣了。我反正閑著沒事,就決定到中國走一趟。不去還好,去了更不想投資。每個月的開銷要130萬至170萬元,我問負責人如何應對,他說:你們的錢進來就可以解決了。”
雜亂無章的公司令人望而生畏。許興江想到常年股東大會上年長股東的哀怨眼神時,轉念了。
他說:“很多股東都上了年紀,他們跟我說那些錢是棺材本。我就覺得有一種使命感,要爲他們做點什麽。”另外三名股東也支持他把死馬當活馬醫,反正已做了最壞打算。
爲了名正言順以受雇身份加入公司,避免利益沖突,許興江賣掉所有股權。他不願透露持股多少、虧損多少,只說平均買價每股0.30元,但以不到1分賣出。
使命感促使他不放棄
2015年當上歐聖總裁後,他到中國福建省的總部住了約兩個星期,這才真正了解公司已陷入一個多麽糟糕的情況。
有一天,上百名員工六個月沒有領薪水,圍著他討錢。同個時候,秘書跑來說隔壁工廠要查封,因爲之前有很多起訴案件,管理層沒有請律師辯護所以自動敗訴。
“然後秘書又說,外面有一群人要討餵鮑魚的菜錢,他們在工廠外面撞門。新加坡那邊的員工又打來說辦公室的業主要來鎖大門,要不要幫我把東西放在紙箱一起帶走,不然我回去時東西就拿不回了。然後她又問這個月會不會拿到薪水。”
當下他閃過一個念頭:“我幹嘛做這些事?我也是受害者啊!”
然而,莫名的使命感促使他不放棄。聽起來不可思議的電腦浸水導致資料全失、斧頭幫來追債等狀況都一一發生,但許興江都一一解決。
他說:“我四處要求朋友幫忙義務處理各種事務。我的朋友笑說,當時看到我的來電顯示不敢接電話,因爲每次午餐都要吃兩三個小時,他們還要回去上班。現在看到是我打來的也很怕,一定是有事相求。”
許興江也掏出50萬元借給公司。股東和債主還要求許興江持有公司股權,以防他一走了之。許興江目前持約10%股權,是公司第四大股東。
表現出色讓人嫉妒
每每遇到困難時都能夠沉著應對,是許興江在成長過程中一點一滴累積的堅強。
他的出身不錯,父親經營船只配備的生意,住在紐頓一帶公寓。14歲那年父親跌倒中風,從此長期臥病在床。
當時兄姐已成家或工作搬出去,家裏只剩下一個姐姐和排行老幺的他。他們搬到馬裏士他和勞明達一帶店屋樓上,不但要分租房間給他人,還經常得假裝不在家以躲避房東追討租金。他也兼職當起救生員和攝影師補貼家用。
直屬上司感覺受威脅
無法考進義安理工學院商科系的許興江,跟著朋友到新加坡理工學院讀電子工程。兩年後他發現自己實在沒有興趣,征得母親同意後毅然退學。他說:“我慶幸能夠及早知道自己要和不要什麽。我決定趕快服兵役,然後到社會工作。”
完成國民服役後他在報章上看到一家《財富》500強的美國化學公司征聘大學畢業生當管理培訓生。他寫了一封電郵,成功說服對方讓沒有上大學的他去面試。
“我是第一個被錄取的。九個月訓練期間,每天只睡幾個小時,但我很感恩,也告訴自己一定要珍惜這個機會。我利用周末和下班後的時間做更多額外工作,甚至爭取到一些訂單。管理層沒想到那些訂單是由一個培訓生招到的,就連美國總公司也打電話來恭喜。但直屬上司認爲我是一個威脅。”
許興江後來換了一份工,也因爲表現太出色而讓人嫉妒。他感慨地說:“以前我年輕不懂事,認爲自己不夠聰明,也什麽都沒有,但只要比別人努力就可以。可是現實不是這樣。”
他意識到自己再幫人家打工,到頭來結果還是一樣。
這時候,剛好有朋友請他幫忙印制一批公司T恤。1988年他成立公司開始做生意。
三年整頓轉虧爲盈
許興江爲歐聖集團制定了三年計劃。2015年削減成本、整頓運作和整合業務;2016年債務重組、強化資産負債表和籌集資金;2017年則專注在業務、盈利和研發。
2017財年公司完成債務重組,把85%或7180萬元債務轉換爲新股,並償還剩余15%或1280萬元,同時獲600萬元新注資。公司也轉虧爲盈,取得1億7611萬元人民幣(約3663萬新元)盈利。
整頓好債務後,許興江著手爲公司轉型。陸地養殖的成本其實比海上養殖高出三四成,但鮑魚育苗的工作一定要在陸地進行,因此可善用公司這方面的優勢。他說:“人工采卵育苗需要高超成熟的技術,但這方面的投資是值得的。鮑魚苗培育一年有1至3公分長時就可以出售,鮑魚養到可以賣至少要四五年,不但資金被壓著,風險也高。”
許興江運用多年經商的智慧和經驗,引領公司朝多元化發展,目前五大業務是養育、加工、分銷、咨詢和研發。産品不局限在鮑魚,還有魚蝦等其他海鮮;除了中國內銷,也准備通過廈門批發出口到海外市場。
“我還記得第一次以總裁身份開股東大會時,一名年長股東跟我說:你是第一個肯承認這家公司有問題的CEO。”
經過三年努力,許興江最大的收獲是不必再看到老人家愁眉苦臉。然而,他現在的壓力更大,因爲股東們有了盼頭,希望明年會更好。他跟股東說:“這個我不好保證,但我可以保證我會盡力。”
現年53歲的他,准備給自己多三年時間把業務壯大,然後再多兩年栽培接班人,58歲時再次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