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星期,股市猶如過山車般劇烈晃動。在星期三,海峽時報指數暴跌72點,但在星期四強力回升66點。在個別股方面,星展集團(DBS)在星期三的交易日下跌0.71元,而創業公司(Venture)則折損1.27元。隔天,星展集團與創業公司分別回升0.81元與1.13元。
每當股市出現劇烈波動時,總會聽到股民感歎道,早知道的話,在股市暴跌時敢敢買,然後趁股市回彈時對敲,潇灑走一回。然而,很少人能夠“早知道”股市隔天的走勢。其實,在股市暴跌時,一般投資者不但都沒有敢敢買的勇氣,反而是驚慌失措而縮小倉位,以避免更大的損失。
行爲經濟學將這個現象稱爲 “風險厭惡” (loss aversion)心理。研究顯示,損失的痛苦比收益的快感大。人們在收益和損失兩者取其一時,趨向避免損失,而不是爭取更高的收益。股市暴跌引發股民驚慌抛售,使股價跌勢加劇,並催毀市場信心。即使股市回彈,股民會更爲謹慎。此外,全球股市目前處于偏高的價位,股市持續晃動,大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
分析師普遍認爲,波動率(volatility)將會是今年股市的主題曲,尤其是美國股市。
其實,自今年開年以來,全球多個股市的波動率加大,美國道瓊斯工商指數在2月5日下跌1175點,過後迅速回彈,但在三天後又再下跌超過1000點。
本地股市方面,根據新加坡交易所的統計,今年首兩個月,海指成份股每天最高與最低價位的差距平均是156個基點(或1.56%),比去年的137個基點高。此外,四分之三的海指成份股的波動率都上升。
驅動波動率上升的因素衆多,有些是直接的原因,也有些是間接的誘因。在2月,美國股市經曆“黑色星期一”,主要是美國勞工部公布強勁的工資增長數據,導致市場擔心美國聯邦儲備局將加快加息的步伐。但自3月份以來,市場的焦點轉向美中兩國的貿易糾紛。
到目前爲止,中美所謂的“貿易戰”只是停留在口水戰的階段。美國將舉行60天的“公衆咨詢”後,才開始向中國征收懲罰性關稅。因此,如果有貿易戰,最早開打的日期是6月份。
此外,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台以來,就以美國股市上漲當政績之一。他在上星期五的訪談中指出,美國股市在他上台以來漲了40%,若有貿易戰,股市可能會回吐部分的漲勢。相信這不是特朗普所要看見的結果。
市場普遍認爲,美中兩國都在擺姿態,並非有意要打貿易戰。盡管如此,每當口水戰升級時,股市都會做出反應。正如一份投資銀行的研究報告指出:“市場沒有太大的能力評估地緣政治或貿易糾紛的風險。它無法預測中美兩國如何出招,因此也就無法精確地爲這些風險定價。”
另一方面,經過多年的寬松貨幣政策,股市的估值偏高,任何風吹草動都會誘發恐慌性的抛售。
在波動率上升的股市,股民如何應對?他們是否應該在股市暴跌時,順勢斬倉止損,或是趁低吸購?他們應該是采取買進並持守的策略或是打遊擊式的短線交易?這些問題經常困擾股民,但可惜沒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而是取決于股民的投資取向以及風險承受度。
市場波動激烈時
靜觀其變是上策
對于趨勢投資者而言,如果是大漲小回,反複向上,便是一個上升趨勢的股市或股票,值得投資者追買;反之,如果是大跌小回,反複向下,投資者便應斬倉離場,切勿買進博反彈。他們利用圖表分析決定買賣的時機。美國標准普爾500指數上星期五一度跌破200天平均移動線,就引起這一群人的恐慌。
不過,對于價值投資者而言,在市場波動激烈的時刻,最好是處變不驚,靜觀其變,並在市場驚慌抛售時掌握買入的機會。
價值投資大師巴菲特在今年致股東書中指出,他掌管的公司伯克希爾·哈撒韋在53年來的財富總體上穩健增加,但其中有四個時期也蒙受巨額虧損。他說,在短期而言,沒有人能夠知道股價會下跌多少,因此投資者切勿借錢買股。
他說:“即使你的借款很少,而且你的倉位也沒有立即受到市場暴跌的威脅,但是你可能會被可怕的新聞標題和評論弄得心亂如麻,而這種心情很難做出好的決定。”
不論趨勢投資者或是價值投資者,在股市波動加劇的時刻,借錢買股或從事杠杆投資如保證金交易(margin trading)或差價合約(CFD), 必須冒很大的風險。此時此刻,保留現金或投資于有良好派息記錄的優質收益股,或許能達到亂雲飛渡仍從容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