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紙幣非常方便,可是,我們經常遇到的問題就是,怕收到假幣。你想,一個騙子給你一張一百元的假幣,向你購買價值五十元的東西,你再找給他五十元。那麽你的損失就是五十元和價值五十元的貨物。這是一筆不小的損失了。幸好現在普及了驗鈔機,能夠准確快速辨別紙幣真假。那麽沒有驗鈔機的古代,是如何辨別類似于現代紙幣的銀票的呢?難道沒人“制造僞鈔”嗎?
實際上,在古代,很少有人“制造僞鈔”,分析如下,三個原因。
第一,古代銀票主要是達官貴人、商人等社會上層人物專用的。
銀票最早出現在北宋年間的四川地區,主要是在商人之間流傳的。商人經常帶著大量現金往返各地,可是黃金、白銀這些硬通貨太笨重了,帶在身上非常不方便。久而久之,他們就想到了一個辦法,那就是部分有實力的商號,發行銀票。這些商人在本地先將銀子存到商戶,到了目的地後,憑借“存根”(銀票)取出銀子,再取買賣。這樣,商人不需要攜帶大量銀子,只需要帶著一張薄薄的“銀票”即可。後來,達官貴人也加入了使用銀票的行列。
一兩銀子1兩白銀可以兌換700到1000文銅錢,夠普通老百姓生活好長時間了。因此對于普通老百姓,銀票距離他們太遙遠了。幾兩碎銀子,也沒人無聊地兌換成銀票,只有在數十兩、幾百兩、幾千兩以上,才可能兌換成銀票,因此,銀票面值相對很大。古代老百姓一輩子也見不到那麽多銀子,也就不和銀票打交道了。
可以這麽說,銀票是達官貴人和商人的專用銀票。這些達官貴人,對于銀票,有著更爲專業的辨認辦法,可以說是辨認這些銀票的專家。如果有假銀票,他們一眼就可以看出來。假銀票沒有多少生存空間,也就沒有多少人制造假鈔了。由于民間商號制造銀票,發生了很多問題,後來朝廷承擔起制造銀票的重任了。
第二,古代對制造假鈔的罪犯,嚴懲不貸。
現在對于制造假鈔的罪犯,實行的處罰非常嚴厲,可是古代更加嚴厲,是現代人無法想象的。如北宋法律規定,私造假幣將被處以流放四年的處罰;南宋紹興三十二年的《僞會子法》明確規定,制造假幣斬立決;明朝不但僞造紙幣者要處斬,舉報僞造者更是重重有賞;清朝,不但處斬造假者,他的家人們也受到連坐,全部流放充軍。
這麽重的刑罰,制造假鈔之人,心中就會掂量一二的,如果運氣不好,連本錢都沒賺下,把自己的小命給賠進去了。嚴刑峻法之下,制造假鈔的人,自然就越來越少了。久而久之,制造假鈔這個行業,也就失傳了。
第三,古代銀票不是那麽容易仿造的,也有一定的防僞技術,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銀票上面的那行字。
1.銀票的材質不是普通的紙。
古代朝廷制造銀票,都是皇家專用的,普通人根本沒有機會得到,如朝用的是川紙,明朝用的是桑皮紙,清朝用的是高麗紙。清朝使用的是從附屬國高麗進口的,國內的人連高麗在哪都不知道,也沒去過高麗,自然很難得到這種專用紙。
2.銀票上這行字造假難度太大。
古代銀票上面有特別複雜的花紋,這些花紋通常由多種顔色的染料印制,非常複雜,除了印刷者,沒人知道什麽樣的。更重要的是,每一張銀票上面都有一行小字,這些字非常小,密密麻麻,除非放在現代顯微鏡下,才可能看清楚。可是古代沒有顯微鏡,這樣的字自然是認不出來的。這些小字,也叫做“微雕”,是雕刻大師刻出來的,再印在銀票上。
古代准備造假之人,拿到銀票後,想要造假,首先找到皇家專用紙張,再找到雕刻大師,雕刻這些密密麻麻的小字,太難了。這一行字,就是造假者的噩夢。
結語
古代對制造假幣的人,處罰非常嚴厲。雖然沒有驗鈔機,可是人們也沒必要擔心收到假幣。古代銀票雖然是一張薄薄的紙,可那不是一張普通的紙,都是皇家定制的。而銀票上面那一行小小的字,是難度最大的。造假者,很難分清楚這些小字,至于想要仿照出來,那就是癡人說夢了,他們會望而卻步,放棄制造假鈔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