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原本應有228個品種的原生胡姬花,但絕大部分自19世紀開始消失。國家公園局自1995年起不斷在本地與海內外尋覓原生胡姬花的蹤迹,細心培育與呵護,至今已將33個品種的約2萬株胡姬花重新種植在島國各處。
國家公園局自1995年起展開原生胡姬花(也稱蘭花)保育工作,成功將33種已在本地絕迹或頻臨絕種的土生胡姬花再次引入各大公園與大街小巷,在保育這些珍貴的大自然饋贈、美化市容的同時,也有助增加街道和公園等處的生物多樣性。
城市的變遷與發展導致草地綠林面積縮小,在這過程遺失的不僅是大自然,更是許多土生土長的植物。據記載,本地原本應有228個品種的原生胡姬花,但絕大部分自19世紀起開始消失。
重新引入耗時三五年
國家公園局首席研究員任添榮受訪時說:“我在90年代加入公園局時,發現我國各處有不少鴿石斛(Pigeon Orchid)生長在大樹上,但卻不見其他品種原生胡姬花的蹤迹。于是自1995年起,我便投進繁殖各種原生胡姬花的工作中,並在1999年首次將已在我國絕迹的老虎蘭(Tiger Orchid)重新引入大自然中。”
自此之後,公園局不斷在本地與海內外尋覓我國各種原生胡姬花的蹤迹,並帶回實驗室培植、轉移至苗圃細心呵護至少半年,再將它們引入周遭環境。
任添榮透露:“要將一個品種的胡姬花重新引入大自然,整個過程一般得耗上三至五年。近20年,我們已將33個品種,總共2萬株胡姬花重新種植在島國各處的公園、馬路與自然保護區。”
加上至今仍存活于本地各處的30多種原生胡姬花,目前共有超過60個品種的胡姬花生長在大自然中。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33種重新引入的胡姬花品種中,有17種原生品種原已在本地絕迹、14種爲極危品種,其余兩種爲易危(vulnerable)品種。
由于約70%的胡姬花都屬附生植物,因此重新引入胡姬花的成敗之一,在于是否能爲它們尋得適合生長的大樹。
新加坡花園節胡姬花展本月21日至29日舉行
配合兩年一度的新加坡花園節,公園局和東南亞胡姬花協會合作,將于本月21日至29日聯辦新加坡花園節胡姬花展。公衆到時可到植物園和國家胡姬園欣賞迷人的胡姬花,並參與有關胡姬花的講座、導覽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