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建議讓家長推車從巴士後門上車,親家庭交通咨詢小組的首份咨詢報告的其他建議包括:在巴士轉換站設立更多告示牌,協助家長更容易找到哺育室和更換尿布的設施;降低巴士台階高度,以便年長者乘搭,以及確保所有新建的德士站具備無障礙設施等。
李思敏 報道
家長往後推嬰兒車乘搭公共巴士時,可能可以從後車門上車,並使用後門的閱卡器支付車資。
親家庭交通咨詢小組昨天(5月1日)向政府提呈首份咨詢報告,提出22項建議,將公交使用環境打造得更親家庭及具包容性。
建議之一是讓家長直接從後門推嬰兒車上巴士。政府近年來放寬嬰兒推車相關限制,包括自去年4月起讓家長無須將推車折疊起來就能直接上巴士。
其他建議包括在巴士轉換站設立更多告示牌,協助家長更容易找到哺育室和更換尿布的設施;降低巴士台階高度,以便年長者乘搭,以及確保所有新建的德士站具備無障礙設施等。
公交理事會受詢時說,本地超過九成的德士站設有無障礙設施,包括實龍崗地鐵站和武吉士地鐵站外,其余德士站則因場地限制,無法建無障礙設施。
公交會指出,在場地允許的情況下確保新建德士站設有無障礙設施,可讓輪椅使用者更容易上下車。
政府在去年6月成立親家庭交通咨詢小組,探討如何打造更親家庭及具包容性的交通系統。
小組過去10個月收集3000多名乘客的意見,包括詢問有幼兒的家長、年長者、特需者和坐輪椅者對改善乘車體驗的看法。
除了在網上展開調查,小組也邀請這些群體進行小組討論及深入訪談。
小組由公共交通理事會主席馬格納斯(Richard Magnus)和政府國會交通委員會主席司徒宇斌擔任聯合主席。
親家庭交通系統需各方合作打造
馬格納斯指出,打造無縫、令人愉快及親家庭的交通系統需要乘客及政府和交通業者攜手合作。
司徒宇斌認爲,我國在打造無障礙交通設施的方面已取得很大的進展。
他說:“現在是時候重新思考陸路交通系統,將重點從個人轉移到促進通勤和共同創造,並打造關懷家庭出行的文化。”
交通部兼衛生部高級政務部長藍彬明醫生昨天在面簿發貼說,已收到小組的報告。他說:“新加坡過去幾年在公交基礎設施的硬體設備和更新工程投入了不少,小組關于‘心件’的建議來得正是時候。”
他說,政府會仔細研究小組的報告,並盡可能采納其中的建議。
張志章(40歲,博彩業)育有五名兩個月至10歲大的孩子,去年以幼兒家長身份加入親家庭交通咨詢小組。
他說,現有公交設備可滿足一般乘客的需求,但針對特需者及育有幼兒家庭的包容性則有進步的空間,因此報告中的不少建議都集中在這兩個群體,包括提議讓推嬰兒車的家長從巴士後門上車。
他說:“巴士上嬰兒車停放處比較靠近後門,從前門上車的話很不方便。車長偶爾讓我們從後門上車,但我們還是需要走到前面使用閱卡器,如果能從後門上車並直接使用後門閱卡器,相信能省下不少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