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科技顛覆作業方式的時代,工會領袖強調,企業做出的任何改變都必須清楚地與員工溝通,避免引進的新科技淪爲中看不中用的白象工程。
航空交通執行人員聯合會會長盧裕城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工會都會很坦誠地與管理層溝通,讓他們了解任何項目不可以只是高層設想的項目。”
“如果與員工溝通不良,項目未必能有效落實,最終淪爲白象。唯有獲得員工的支持,項目推出後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他說,航空業有些工作如貨物運輸相當耗費勞力,用科技代勞可避免員工操勞過度,改善員工的健康,因此工會其實相當支持科技創新,並且會與雇主合作推廣這類科技。
全國交通工友聯合會秘書長範清坡同樣指出,經過與政府和全國職工總會的溝通後,巴士車長才比較接受無人駕駛技術。
“車長擔心無人駕駛技術引進新加坡,會有至少8000人要失業。經過職總的講解,加上時任交通部第二部長黃志明的參與,消除了許多車長的顧慮。”
範清坡說,以前車資付費自動化淘汰檢票員的工作,其實也是一種轉型,巴士行業最後也能適應。
他說,如今通過職總,巴士車長有機會參觀無人駕駛控制室以及參加相關培訓,把重心從駕駛轉至乘客服務,爲無人駕駛時代做好准備。
交通部兼通訊及新聞部高級政務部長普傑立醫生受訪時說,政府與職工運動要加強雙方之間的共生關系,持續溝通是關鍵。
“我們得交談、對話,了解員工的擔憂和恐懼,同時與他們溝通我們對政策走向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