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兼衛生部高級政務部長藍彬明說,盡管新加坡得不斷改變,保持競爭力,第四代領導團隊應確保國家日新月異的同時,仍然能夠保留國人的歸屬感。
他說,每一次領導更替意味著需要建立新的社會契約,第一代領導需要解決生存問題,沒有余裕征詢人民的意見,但當年打下的基礎允許第二代與第三代領導逐漸增加與人民的合作,到了第四代,人民的建議也越來越多。
就歸屬感而言,他說:“爲了生存,我們必須擁抱改變,我們不能一成不變。這些我們都聽過了。但說真的,每當你光顧那家爸爸小時候帶你去的咖啡店或小販中心,心中某處還是會感到溫暖的。”
藍彬明說,身爲人,我們都會因爲某個人、某個地方、某個瞬間、某種體驗而紮根,這是無法用經濟需要來解釋的。“這些讓人紮根的人事物,對我們而言才是‘家’真正的定義。”
“後真相”網絡時代使中間立場群體分裂
他說,現在的營業周期與科技周期越來越短,競爭者之間的距離也越來越短,要在做出改變應付這些趨勢的同時,仍然確保國人對新加坡都保留家的感覺,是個重大的挑戰。
此外,藍彬明也談到“後真相”(post-fact)網絡時代導致持有中間立場的群體分裂,這意味著要禁止政府認爲是不可接受的事物越來越難,政治風險也越來越高。
“現在有上千個相當大聲的聲音,以前只有幾個非常大聲的聲音,要辨識什麽是中間立場,什麽不是,越來越難了。”
他說,輿論範圍以往可用鍾形曲線來描述,如果取得鍾形曲線中間一大塊的支持,基本上就代表政治上的勝利,但在現今的多極化社會,鍾形曲線或許已經沒有那麽普遍。
除了要在立場多極化的情況下團結民心之外,藍彬明說,不同階級的國人之間是否有凝聚力也值得關注。
貧富差距越來越大 長久或影響社會凝聚力
他說,新加坡社會貧富差距越來越大,雖然這可能是因爲賢能制度與市場力量的篩選所致,從這個角度來看貧富差距問題甚至可能是合理的,但長久下來,這可能會影響社會凝聚力。
“而且,這樣的結果又如何反映出我們想要表達的價值觀,或是聲稱要表達的價值觀呢?”
藍彬明呼籲第四代領導團隊在歸屬感、社會凝聚力,以及在後真相時代團結民心這三大挑戰上作出回應。
一個更強大的公民社會意味著更強大的新加坡和奉獻精神。如果我們更積極地接觸國人,我們最終可振奮衆人的精神,動員大家的力量,進而考慮更多替代觀點,賦予人們更多自主權,激勵更多人,並確保人們被召喚時有時間回饋。——黃國光(義順集選區)談打造富有同情心與愛心的社會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