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引起年輕一代對中華文化的興趣,像上一代華校生那樣打下紮實的華文基礎,媒體的敘事方式要有根本上的改變,除了題材必須新穎,說故事的節奏也得更緊湊。
資深媒體人文樹森將于來臨周六出席講華語運動公開講座《樂學華語,浸濡文化》,探討年輕一代在學習華語時面對的挑戰,並與著名作詞人小寒及名主持人徐秀盈一起暢談如何讓華文華語繼續保持活力。
他昨天接受本報電訪時,舉自己熟悉的影視作品爲例,分享看法。
談起本地華文媒體與影視如何吸引年輕人,文樹森舉了一個非常生動的例子:黃飛鴻大戰喪屍。吸睛的人物組合、混搭的故事背景,故事荒誕卻可能獲得年輕觀衆群的高點擊率。
他說:“新加坡以前分華校和英校,華校生的華文基礎非常紮實。要怎樣把這些文化傳統交給年輕一代,就要看方法。方法不好,他們會聽不進去、會沒興趣,所以這一點很需要考量。”
除了題材可以因互聯網較寬松的審查制度天馬行空,影視劇的故事結構如今也已不同。比如,年輕人現在更多使用手機軟件觀看視頻。爲保證利潤,許多軟件只讓觀衆免費觀看影片的前七分鍾,之後的情節只有付費會員才能看。要怎樣在首七分鍾內吸引觀衆因此是關鍵。
文樹森表示,隨著越來越多中國人通曉英語,本地的雙語優勢逐漸減弱。與此同時,中國各方面的發展,包括科技、影視等,都必然會影響新加坡。“不是說一定要很喜歡華文,但你先要有基本的了解。了解之後,才來決定喜不喜歡。”
除了把華語當成一門語言來學習,文樹森也認爲文化傳承很重要。“語言本身帶來的優勢有限,更重要的是背後的文化。比如看電視劇,不了解文化,有時候就看不懂情節,也體會不到故事所表達的情懷。”
他呼籲本地媒體人更重視年輕人關心的題材,因爲這些才是會讓他們有共鳴的“情懷”。
《樂學華語,浸濡文化》將在華族文化中心多功能禮堂舉行,主持人是新加坡報業控股華文媒體集團學生報主編陳能端。有意出席講座者,可登入講華語運動官網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