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Lu Jinhua
2014年,買了一本《移動的帝國—日本移動互聯網興衰啓示錄》,在當時或者更早的時候,日本的移動互聯網模式一直是國內羨慕乃至作爲老師學習、借鑒的對象。僅以移動支付來說,中國移動在2010年推出的基于RFID的手機錢包,很大程度上是借鑒日本同行推出的手機支付,希望能將這種模式拷貝到國內,形成我國自己的手機支付的模式和規模應用。雖然最後中移動的手機支付並沒有成爲主流的電子支付模式之一,但是當時日本對我國電子支付的影響可見一斑。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一晃到了21世紀10年代末,中國經過幾年的發展,已經成了全球領先的無現金支付超級大國,而反觀日本,卻淪爲無現金支付的發展中國家。僅以筆者過去三年內近十次訪日的觀察來看,日本人對電子支付真是非常不感冒,在便利店消費時候,大部分日本人即使錢包裏有信用卡、交通卡也不願意使用,甯願用現金購物,卻不嫌麻煩。
日本媒體nippo.com(走進日本)在2019年7月發表一份數據表明,日本目前是全球電子支付的弱國。下表中我們看到發達國家中的日本、德國、意大利的電子支付比率相當的低,連國土面積比這三國更小的韓國也不如。
(聯合國國際開發銀行的數據,記錄了部分國家2016年卡基支付在個人消費中的比率,而卡基支付的全球平均值爲40%。圖中墨綠色部分爲信用卡支付,草綠色部分爲借記卡)
再來看看日本野村綜合研究所2018年4月發布的一個數據表明,在過去十年裏(2007年-2017年),日本的無現金支付增長了7%都不到。作爲參考的中國,僅用了5年(2010年-2015年),無現金支付就增長了20%。
再看nippon.com(走進日本)發布的另一個數據,從2012年到2017年,現金支付在在日本個人支付中的比重終于低于了50%,但是各種電子支付的消費比重卻沒有顯著的上升,主要原因是在過去的5年中,日本人使用銀行自動轉賬的方式支付房租和公用事業的比率增加。現金支付比例的降低並不是日本人開始喜歡無現金支付,只是銀行轉賬代替了部分現金交易的功能而已。
那麽是否因爲日本的無現金支付環境不夠好,導致當地居民並不願意刷卡呢?這個很難用好或不好來一言概之。
實際上,日本即使是發達城市,仍然有不少商家不接受電子支付,僅接受現金,但是大型百貨商場和連鎖超市、便利店,大多能受理各種銀行卡、公交卡的支付,也有不少商家已經開始引入新興的二維碼支付。日本的商家並不會因爲客戶購買小額商品,而拒絕接受信用卡或者公交卡付款,總體來說日本的無現金支付的受理環境中規中矩,不算太差。
(圖中這家商戶能夠接受現金、各種信用卡、公交卡和掃碼支付,要是卡額度不夠,刷卡+現金支付也行,可以說收款方式非常全面了)
對比中國,在信用卡剛剛興起的時候,不少商家會因爲客戶購買金額小或者不願意支付刷卡手續費而各種借口拒絕刷卡,這種情況一直到後來二維碼支付大規模興起和普及以後才得以解決。
對于日本不願意使用無現金支付的問題,網上有不少文章分析過,歸納起來無非就是下面幾種情況:
1)日本步入老齡化社會,人們對新興事物的接受程度降低;
2)日本人重視個人信息安全,害怕電子支付獲取到個人隱私信息;
3)使用現金更容易控制自己不自覺的消費,防止過度消費;
4)拿著現金對人的感覺更加舒適。
在我們看來,認爲日本步入老齡化社會而不愛無現金支付的論點是站不住腳的。我們從前文的Fig 1的圖中可以看到,韓國的卡基無現金支付的比例相當高,如果按照國家面積和人口比例來算的話,韓國可以說是全球第一的無現金支付國家了。而韓國和日本一樣,都陷入了全社會老齡化、少子化的困境。可見歲數大並非是無現金支付的阻礙。
在筆者看來,導致日本人偏愛現金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自然災害的影響。衆所周知,日本不僅四面環海,而且地處太平洋地震帶,是一個自然災害多發國家。每年光大小台風、暴雨和地震等災害給日本造成的損失就無法計數。僅以2018年的北海道9.6地震(又名膽振地方中東部地震)爲例,這場地震規模爲6.6級,造成北海道大規模停電,劄幌市花了3天時間才陸續實現供電。
我們知道所有的無現金支付其實就是電子支付,而電子支付的第一要素就是“電”。一旦發生重大自然災害,供電必定會受到影響,沒有了電,電子支付就無從談起。地震後的北海道,一切支付手段被打回到現金時代,口袋裏的1000日元要比銀行卡上的10000日元更加讓人溫暖,因爲立刻就可以買到自己所需要的食物和水。對于隨時隨地有可能受到自然災害影響的日本人來說,口袋裏准備好充足的現金是災難生存的重要部分。顯然我們如果忽略了自然災害的影響,就無法解釋日本人爲什麽有很強的現金情節。
對于這種情況,日本政府也心知肚明,畢竟日本是全球的發達國家和經濟強國之一,但是無現金支付弱國卻配不上自己的身份。加上東京奧運會迫在眉睫,大阪世博會也隨後而至,日本政府迫切需要把自己打造成無現金支付大國,契合其發達經濟國家形象。日本政府的目標很簡單:希望2025年全日本無現金交易比重可以提升到全球平均線—40%,最終提高至80%。
爲了這個目標的實現,日本經濟産業省聯合日本支付協會(日文名:一般社団法人キャッシュレス推進協議會,英文名稱:Payments Japan Association)于2019年10月—2020年6月在全日本範圍內推出“キャッシュレス・消費者還元事業(無現金消費返現計劃)”,英文名稱爲 CashlessPayment Promotion Program,推廣方式很簡單粗暴卻又令人喜愛:消費還元 (即消費返現,爲了行文方便,下文就仍以還元一詞來表示)。
選擇2019年的10月這個時間點開始推廣無現金支付,自有日本政府的更深層次目的。衆所周知2019年10月1日起,日本的消費稅(除日常必需品,如日用雜貨品和報紙仍然維持8%,酒類和餐廳適用新稅率)增加到了10%,一方面是爲了彌補日本人口老齡化而暴增的醫療和護理費,另一個目的是爲了擴大兒童保育及學前教育的費用,因此這次消費稅上漲也被人戲稱爲“單身稅”。爲了平息日本普通大衆對消費稅上漲的怒氣,日本政府同時推出消費還元計劃,一來正好鼓勵民衆培養無現金支付的習慣,二來通過無現金支付,可以抵扣5%的消費稅,緩和大衆對消費稅上漲的不滿,真是一箭雙雕。
看看這個“キャッシュレス・消費者還元事業”的細則,了解一下日本政府到底是如何推廣他們的無現金消費計劃的,順便了解一下海外訪日遊客是否能沾到點光呢?
1)本次推廣計劃消費不限制金額,上不封頂,下不設限,只要在加盟商家使用無現金交易,即時返元;
2)無現金支付的方式包括信用卡(涵蓋Visa/萬事達/JCB/美國運通/美國大萊,全球五大卡組織全覆蓋);日本發行的公交卡和日本各大互聯網/支付公司推出的掃二維碼支付;具體以加盟商家接受的支付方式爲准;
3)還元分爲5%和2%兩種,如果使用信用卡支付,5%的還元僅限于日本國內發行的信用卡享受;2%則普惠至包括海外訪日遊客在內的所有無現金消費者,持有日本國內和海外發行的任何一張Visa/萬事達/JCB/美國運通/美國大來信用卡,均可實時享受,不設置任何消費門檻;
4)只限于加盟商家才有還元活動,即使是連鎖超市、便利店也不是所有門店都支持,最終以門店張貼的還元標識爲准;
5)爲了推廣該計劃,日本政府還推出的相配套的app,方便消費者按照自己的地理位置查詢身邊的加盟商家,以及查詢該商家支持的還元比率以及支付方式等等。
可以這樣說,日本政府對無現金消費計劃誠意滿滿,甚至惠及海外訪日遊客,消費者要做的僅僅只是采用無現金支付而已。
如果大家在訪日旅遊的時候,不妨注意一下當地的商店是否貼有消費還元的海報,只要貼有類似海報的商家都支持消費還元。在便利店消費時,推薦大家使用信用卡支付,然後留意一下POS收條上是否有“キャッシュレス還元額”字樣,有的話就說明這筆消費已經給予返現。加上國內很多銀行也有不少海外消費返現的活動,運氣好的話正好可以疊加返現,也算是訪日旅遊的小小收獲。
那麽日本政府推廣的キャッシュレス・消費者還元事業的效果如何?是不是達到日本政府的預期呢?
筆者正好是12月初去日本九州旅遊,該推廣也進行了兩個月,但是以筆者的觀察來說,當地人似乎對這個還元的興趣不大,在飯店和便利店,大多數本地人在消費的時候,還是以現金爲主。與以往習慣一樣,很多日本人錢包裏明明有信用卡,但是還是更願意拿出現金來用。至于日本的當地的二維碼支付,我在整個訪日期間只看到一位年輕人使用。
這裏還是要爲日本政府捏一把汗,很擔心他們2025年的能否達到40%的無現金交易的目標。倘若風調雨順,達成這個目標還有希望,萬一期間發生大一點的自然災害,則對日本民衆的無現金支付信心發生嚴重打擊。最終“キャッシュレス・消費者還元事業”到底效果如何,我們一起拭目以待日本政府未來發布報告吧。
題外話:我們留意到這次日本政府的“キャッシュレス・消費者還元事業”並沒有看到中國銀聯或者其他支付機構的影子。這些年來以銀聯爲代表的國內卡組織和支付機構一直努力嘗試走出國門,開辟海外市場。但是這種方式並不是一種真正的走出國門,仍然是以服務國內出國遊客爲主,簡單說就是把國內的支付方式搬到國外去給國人使用。若是銀聯能夠參與當地的政府的金融服務項目,成爲當地民衆支付的方式之一,才是一種真正的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我們也期待下一次日本政府推出的“キャッシュレス・消費者還元事業”活動中能有中國銀聯和其他支付機構的身影。
關注本號,這裏有信用卡的知識,也有信用卡行業獨立視角的深度評論與分析,還有信用卡的曆史與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