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建國元勳易潤堂本月3日與世長辭,享年88歲。擁有華校背景的易潤堂,從政超過27年,曾出任勞工部長、文化部長,以及科學工藝部長等內閣職位。他在建國初年扮演政府同華社的橋梁,致力推動華社支持多元種族文化社會的理念,對新加坡國家身份認同的形成和建立功不可沒。
易潤堂出生于1930年,曾就讀于華僑中學。不過因活躍于政治活動,在英國殖民政府要求下,他在1950年被華中開除,從此被列入黑名單,無法報讀其他學府。
1954年,易潤堂加入左傾華文報章《新報》當記者,同年成爲新創立的人民行動黨黨員。
據《李光耀回憶錄》記載,易潤堂也是最早幫助建國總理李光耀撰寫華文演講稿的人。
李光耀在回憶錄中敘述,1955年他參加立法議會選舉,角逐丹戎巴葛議席,必須在一場群衆大會上,以幾句中文發表講話。易潤堂爲他撰寫兩段中文講稿,並花了幾個小時教他念出這段只需三分鍾就能念完的講稿。李光耀也形容,當時他的演講獲得認同,現場群衆紛紛以熱烈歡呼聲表示支持。
人民行動黨黨報在2015年推出專刊,紀念同年逝世的李光耀一生的成就與貢獻,易潤堂以老戰友身份撰文,也記錄了這段往事。易潤堂在文中也描述了他與李光耀的友情。
易潤堂回憶,自己于1957年在內部安全法令下遭林有福政府逮捕,指他企圖煽動叛亂,被判入獄八個月三天。
當時是李光耀幫他寫信申請讓母親和未婚妻每周到監獄探監。易潤堂寫道:“李先生也在立法議會上挑戰林有福,質疑我被逮捕的合法性,並協助我出獄。他在我們最黑暗的時候幫助我和我的家人,我們永遠都會感激他。”
易潤堂在1958年4月獲釋後,立即投入行動黨1959年議會選舉選戰工作。他在行動黨贏得選舉組成自治政府後,成爲時任總理李光耀的政治秘書直至1963年。
易潤堂曾在1959年1月至5月擔任新加坡第一任市長王永元的秘書,後來卻與王永元成爲政治對手。1961年,代表人民行動黨的易潤堂在芳林區補選中,敗給原是行動黨議員的對手王永元。王永元當時已退出行動黨,以獨立人士身份競選。
易潤堂在1963年當選女皇鎮區立法議員,同年被委任爲勞工部長,協助政府推動工會改革,加入全國職工總會。
1965年,新加坡與馬來西亞正式分家,易潤堂是其中一名簽署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分家協議的內閣部長。
在建國初期塑造新加坡國家身份認同方面,易潤堂發揮重要影響力。
除了扮演政府和華社之間的溝通橋梁,易潤堂在1966年出任勞工部長時,也在日內瓦舉辦的國際勞工大會上演講,對在座的各國代表闡述新加坡作爲獨立國家的對外政策。易潤堂當年在致辭中表示,新加坡希望同所有友好國家在貿易和工業發展方面建立合作關系。
易潤堂在1968年至1978年期間出任文化部長,同時從1976年起兼任科學工藝部長至1980年。他也曾參與政府—南洋大學改革委員會的工作,最終促成舊南大與新加坡大學合並成新加坡國立大學。
擔任文化部長期間,易潤堂致力推動亞洲文化藝術。他在1971年至1977年擔任人民協會副主席,大力推動各項文化藝術活動,包括藝術展覽、書法及攝影比賽。
易潤堂先後在1977年和1978年,被委任爲新加坡駐英國最高專員和新加坡駐丹麥大使。1980年,他卸下內閣職務,以推動政治領導層更新。
易潤堂共五次連任女皇鎮區國會議員,卸下內閣職務後,一直擔任後座議員直至1988年才正式退出政壇。
易潤堂政治生涯事迹
- 1954年:加入左傾華文報章《新報》當記者,同年加入剛創立的人民行動黨
- 1959年1月至5月:擔任新加坡第一任市長王永元的秘書
- 1959年至1963年:擔任時任總理李光耀的政治秘書
- 1961年:首次代表行動黨參加芳林區補選,敗給以獨立人士身份參選的王永元
- 1963年:當選女皇鎮區立法議員,過後五次連任國會議員,直至1988年引退
- 1963年至1968年:擔任勞工部長
- 1968年至1978年:擔任文化部長
- 1976年至1980年:擔任科學工藝部長
- 1977年10月至1984年5月:出任新加坡駐英國最高專員
- 1978年3月:出任新加坡駐丹麥大使
- 1980年:卸下內閣職務
- 1988年:退出政壇
- 1990年:榮獲尼拉烏達瑪勳章(二級)
我記得易先生在我小時候,也就是新加坡獨立初期是一名部長。後來我進入國會,也會在國家和行動黨活動上見到易先生。在行動黨成立60周年的活動上,我上前跟他打招呼握手時,發現他的襯衫濕了。原來,外頭下雨,他抵達時淋了雨,但他沒說什麽,一直待到活動結束爲止。他說不想麻煩任何人,他總是如此親切大方。——副總理兼國家安全統籌部長張志賢
易先生向來大力支持塑造新加坡身份認同,尤其是透過藝術與文化達到這一點……1973年首屆妝藝大遊行就是在易先生指導下順利舉行。他也積極支持攝影比賽、美術展和書法比賽。他的貢獻爲我國蓬勃活躍的文化産業打下紮實基礎,也爲新加坡人打造了許多促進交流的共同空間。——文化、社區及青年部長傅海燕
易潤堂是簽署新馬分家協議的內閣部長之一,當時在協議上簽字的還包括已故奧斯曼渥。作爲內閣部長,易先生倡導塑造新加坡身份認同,並對我們的亞洲價值觀與文化感到自豪。後來退居後座議員時,他也十分關心財富分配課題,呼籲政府與大衆分享發展的碩果……我們如今享受的一切,都得歸功于易先生與他的同僚爲新加坡所打下的基礎,對此我們深表感激。——環境及水源部長馬善高
相關閱讀:易潤堂幼子易建義——徐志摩《再別康橋》是他的寫照 父親希望悄悄地來悄悄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