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廢棄輪胎焚化後産生的廢料再循環,淨化成可制作輪胎的原料,本地一家起步公司希望把沒用的炭焦變成“烏金”。
起步公司A&T Inno參與新加坡科技研究局的技術提升計劃,跟新科研研究員合作,花了半年研發出“洗淨”炭焦(carbon char)的方式,把它還原成可制成輪胎的原料碳黑(carbon black)。
研究員張麗莉博士說,制作輪胎外層的主要原料包括碳黑和樹膠,當中碳黑占了五六成。一般上,廢棄輪胎經過高溫處理後,會分解爲熱解油(pyrolysis oil)和炭焦。
她解釋,在制作輪胎的過程中,生産商爲了增加它的抗磨損性和彈性,添加了一些化學物質。加上輪胎長時間使用沾染沙塵,所以分解出來的是摻雜了許多雜質的炭焦而非純碳黑。
“我利用現成的化學物品,調配出不危害環境的‘洗滌劑’,在常溫常壓的環境中洗淨炭焦裏的雜質,讓它還原成碳黑。”
再循環碳黑生産成本 比原油碳黑低逾一半
A&T Inno創辦人陳煜林說,碳黑的制作原料來自原油,因此生産價格跟油價挂鈎。目前每公噸碳黑成本至少要1000多美元,再循環的碳黑每公噸成本預計少于400美元,而且不需要使用高溫,能節省能源。
根據國家環境局網站的數據,本地2007年有2萬5500公噸的廢棄輪胎,2017年則有3萬5900公噸,約等于450輛雙層巴士的重量,10年增幅達40.8%。
《聯合早報》向業界人士了解,回收的廢棄輪胎有一部分會被送往馬來西亞,由當地工廠分解和再循環。
兼當商品交易員的陳煜林說,他交易的産品包括熱解油。2015年,他到馬來西亞一家熱解油工廠參觀,看到那裏有很多炭焦,工人告訴他那些是“沒有價值的”。
“我心想怎麽可能完全沒有價值,所以開始思索如何利用這些廢料。我隔年在一個研討會上聽見張博士關于碳的演講,就請教她是否能找出炭焦的實用價值”。
這個項目已完成研究,目前在測試商業可行性,看是否能大量生産。公司把通過再循環得來的碳黑交給輪胎制造廠試用。
陳煜林說,新加坡有許多廢棄輪胎都被運往馬來西亞用來生産熱解油,進而産生大量炭焦。他用來制造碳黑的炭焦來自馬來西亞不同工廠,因此最大挑戰是確保每一批碳黑品質一致。
他估計兩年後能全面投入生産,現已開始跟投資者洽談,計劃以後在新加坡設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