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風華》開播過半,在上半場朱棣一家給我們上演了可親可愛可逆的好戲,王學圻和梁冠華兩大老戲骨的飙戲,還有俞灏明燒傷之後愈加成熟的出演,讓追劇的人大呼過瘾。
朱棣和朱高熾相繼駕崩,老二朱高煦開始造反,這個劇情比《鶴唳華亭》更虐人,某種程度上也是《大明風華》前半部最高潮的地方。和藹可親的仁宗駕崩了,再也看不到仁慈的胖子了,追劇的感覺也越來越淡了。
微博上#太子爺下線#短短時間就有了2.1億的閱讀量和4萬多的討論量,大片留言都是舍不得和藹可親的太子爺。然而,太子爺展現給我們的更多的是仁慈的一面,其他的展示的並不多,我們一起來挖掘一下。
太子爺仁慈,是整部劇的主格調。從家庭的角度來說,對父親孝順,對兄弟仁慈,夫妻和睦,父子和諧,他是五好家庭的楷模。從國家的角度來說,仁政愛民,振興經濟,免除賦稅,赦免難民,不開戰端,他是治理國家的好手。
在整部劇中,太子爺展現出來的都是大智若愚的形象,事實是他不但睿智,還具有很高的政治素養。在對待解缙的事情,以及在朱棣要去見建文帝的時候太孫當人質等等,太子爺都是馬上能夠從中找出關鍵點,可惜解缙太自負而被老三給整死了。在其監國的時期內,國家欣欣向榮,朝廷一片昌盛,國家的大小事務都能處理得有條不紊,而整個朝廷的布局(太子府屬官)也是在其監國的時候完成的。
太子爺的軍事指揮能力不一定很強,但是他的軍事造詣一定很高。曆史上最出名的就是太子爺以萬人之軍拒建文帝大將李景隆的五十萬大軍以北京城外。而同樣的在劇中,太子爺在得知皇帝病重後同意三楊的軍隊換防,以及在弟弟造反前期的示弱,迷惑住了朱高煦,讓其只在樂安一帶活動,沒有把反叛事業做大,而在暗中對軍隊進行布局和換防。
不管在政治、軍事還是經濟領域,太子爺都是一把好手。朱棣時期大明王朝的強大,離不開經濟的支撐。而做爲皇上,朱棣更多的只是負責軍事和外交,內務和經濟全部都放給了太子爺來負責。朱棣五次北伐出征,每一次都是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的支撐的,如果沒有好的內務管理和經濟基礎,這個國家早就被窮兵黩武的朱棣給廢掉了。
太子爺的眼光還特別的狠和准。在人才的挑選上,楊士奇、楊榮、楊溥、解缙等等很多官員都是太子府屬官。在對現實和兒子朱瞻基的充分認知上,最後時刻調往南京讀書,使得太孫真正地實現了質的升華,爲後期從政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事實上,太子爺的才能不但深受朱棣的肯定,他的祖父朱元璋也是不斷的被他的文采和行政能力所打動,並封賞朱高熾爲世子。雖然太子爺在位時間不長,但是其先前打下的基礎以及對太孫的教導,才實現了明朝爲期不長的仁宣之治。
太子爺在位200多天,他的曆史評價是非常高的。就如我們看劇一樣,也深深的被我們的太子爺所折服。太子爺下線了,《大明風華》你還追不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