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去追《葉問》4,因爲這是葉問電影系列的終結,前三部看過了,這一步必須不能漏掉,免得遺憾!
甄子丹,一位電影人,頂起了功夫電影的半壁江山。
從影37年,78部電影,大部分是武打,武打中最爲觀衆喜愛的功夫,功夫中又以《葉問》系列最深入人心,似乎甄子丹與“葉問”早已難舍難分。
記得第一次看《葉問》,甄子丹長袍貼身,溫文爾雅,謙和的眼眸中閃動著正義的光芒。
那時候我覺得他和我看得其他功夫明星都不太一樣,他不是爲了打而打,而是爲了某種信仰去打。
就像他一直說,說了好多年的那句話:作爲一個習武之人,遇到不公義的事情,就要站出來。
這便是武者的初衷。
他的詠春,不那麽暴力,卻看上去那麽行雲流水,賞心悅目。
每次看葉問的功夫,都不像是打架或者搏擊,而是一種寫意的藝術。
葉問用生命的經曆鑽研詠春,總結出十三條口訣。
十三條口訣中的第一條也是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念頭不正,終生不正。”
這最重要的一條口訣深含人生寓意。
《葉問4》的背景設置在1967年代,這一年葉問74歲,已年逾古稀。
此時葉問老婆早已去世,自己罹患癌症,兒子到了青春叛逆期。
葉問行俠仗義,第一次救了萬若男,第二次救了女拳師。
自信之人,要有堅定的信仰。
葉問不忘初心,所作所爲,義之所至,信之所使。
他到美國軍隊比武,也是其信義的具體表現。
現實生活中,我們有時會爲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斤斤計較起來,把自己弄得郁悶難平。
其實,這些都是我們缺少豁達的胸襟,沒有足夠的自信所至。
無邊往事俱忘卻,心底無私天地寬。
想想自己,同時想想別人。
凡事多換位思考,多替別人想一想,也許我們的心胸就會開闊起來,我們的煩惱也會減少一點。
葉問先生的儒雅、低調、剛強、勇敢、正直等品質都得到了很好的展現,而他面對挑戰時的不溫不火、面對強敵時的不慌不忙、面對外辱時的不畏不懼,都讓觀衆生出一股敬意。
擁有寬廣的胸襟,需要我們學會換位思考,需要我們多爲大家著想。
文化的延續在于“文化大同”。
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文明已經消逝,中華文化爲什麽延續至今?
最關鍵的因素是中華文明同化能力,中華大地有過少數民族統治階段(元,清),也有外域文化(佛教)傳入中國,但最後,無一不被中華文化所融合。
中華文化與其他民族的文化能和睦相處,並且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鑒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積極成分
不炫耀,不張揚,不愛喧囂,不喜熱鬧。
在內省與沉寂中,過著真正屬于自己的生活。
我們很多人一生都在追求很多東西,在追求金錢,在追求事業,在追求權利。
這些肉體之外的東西,都是想把自己放到一個很高的位置上,在這個很高的位置上,自己才會過得舒服,需要別人仰視自己,才會覺得有成就感。
說白了,就是不自信的表現,強者恒強,強者在哪裏都是強的,我們需要僞裝,需要贊揚,需要肯定,更多的是自己的不自信。
整部電影除了有一些精彩的動作比武畫面之外,還穿插了教育子女的重要觀點:
發現並培養孩子的興趣點,發現孩子的天賦以及容易專注的領域,然後不斷的支持他,鼓勵他,朝著這個方向奮鬥,他就會越來越自信。
而不是讓孩子去做我們想讓他做的事情,恰好那件事情是他自己很不喜歡去做的。
孩子不是我們的工具,不是我們的影子,更不是我們的傀儡,他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有他自己的選擇。
葉問在爲兒子找學校的時候必須要有當地上流社會的推薦信,那個白人女校長還告訴葉問,如果他可以爲學校捐獻1萬美金的話就可以另當別論。
一句話揭露了美國高等院校的遮羞布:只有有錢有權的人才能上這種學校,窮人想入學簡直如登天。
難怪貧富差距越來越巨大。
國外的月亮也不一定圓,葉問一語道破。
“人無論走到哪裏都要有自信。”
在片尾葉問從美國回到家後與他兒子說的。
不論你出身富貴,還是出身貧寒,都要有自信。
一個電影系列的結束,也帶走了我生命中的一個十年,這十年,不少電影給我帶來很多感動,也刷新了我對電影的認知,也再次刷新了我對中國功夫的認知于理解,雖然現在一點三腳貓的功夫都沒有。
正如《葉問2》中所說,社會是不公平,但在道德面前應該人人平等。
時勢爲天子,未必貴也。
窮爲匹夫,未必貧也。
這個世界不是有錢人的世界,也不是有權人的世界,是有心人的世界。
人生如寄,浮生若夢。
“處世樹爲模本固任從枝葉動,立身錢作樣內方還要外邊圓。”——葉問
我們的微信公衆號:小賢心理
作者:小賢老師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塔羅牌占蔔師、行星能量頌缽療愈師,自由碼字人,培訓師。
體會愛的老靈魂,人生路的探索者。
重要的是:一個認真熱愛生活的心理師。
以有限文字,寫無限可能!
倡導以愛爲本質的精神生活,一起感悟生活的真谛,生命的真意!
我遇見你,然後遇見我自己!——實用心理學
如需心理咨詢、塔羅牌占蔔、商務合作,請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