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在新加坡建國不久後宣布撤出軍隊,使我國面臨失去防衛保護網的棘手問題。當時,我國空軍先驅何子淡受委接管英軍留下的舊防空武器,用不到一年時間組織中隊並整修系統以達到作戰水平,協助我國應對空防隱患,也就此打下空軍地對空防禦的根基。
現年76歲的何子淡少校(退役)曾在新加坡與馬來西亞合並期間擔任飛行官,于1969年加入我國空軍部隊的前身空防司令部。
他受訪時憶述,英國駐軍在1972年撤出新加坡時,所留下的獵犬(Bloodhound)型地對空導彈系統已相當過時,無法長期運作。
“那時,我們的戰鬥機機師才正要完成訓練,其中隊還沒完整成立,應對空中威脅最具威力的武器唯有獵犬型導彈系統,因此迫切需要接手其運作。”
射程遠達120公裏的獵犬導彈系統操作複雜,得靠四個火箭助推器發射升空,總重量可達兩公噸多。何子淡說,當時面對的最大挑戰是在短時間內召集合適兵員組成作戰中隊。
“當時幾乎沒有本地軍人懂得運作及維修這個系統,我們得派人到英國學習,過後專注爲系統進行改裝及升級,過程相當漫長。”
導彈系統放置在實裏達軍用基地,但爲了更有效應對威脅,軍方決定將系統分布在全島各地,何子淡說,這給中隊帶來新的難題。
“部分導彈裝置在宏茂橋及蔡厝港等地,但必須定時把它們運回實裏達進行維修。導彈系統體積龐大,帶有燃料及輻射,我們得做周詳的策劃與評估,選在晚上途經較少人居住的路段運送。”
何子淡負責指揮的第170中隊于1973年4月參與五國聯防空軍演習,順利完成發射導彈殲滅空中威脅的演習。
“外國軍隊建立這樣一支作戰中隊需要花四五年時間,我們才花了一年多時間就看到成效,這得歸功于當時空軍人員的獻身精神及毅力。”
“創隊”指揮官楊全和
見證我國無人機
在各國現今的空軍中,無人機已被視爲協助軍隊保持作戰競爭力的關鍵裝備,早在上世紀80年代末便開始組織無人機中隊的我國空軍,如今設有一個擁有頂尖應戰能力的無人機司令部,“創隊”指揮官楊全和少校(退役)可說是背後功不可沒的要員。
飛行官出身的楊全和(69歲)于1987年接手在那之前由陸軍部隊掌控的“偵察兵”(Scout)型無人偵察機運作。他說:“我國領空非常有限,無人機很少有機會飛行,這支單位的士兵對于運作因此較力不從心。”
“熟悉空軍運作的我向上頭及其他單位爭取更多讓無人機飛行的時間,包括與戰鬥機中隊商討在戰機飛行時間前後,騰出領空讓我們訓練飛行無人機。這不僅提高士兵的士氣,也讓我們更熟悉無人機的運作及維修程序。”
無人機能爲軍隊實時提供高空攝像情報,不僅給予部隊可貴的作戰優勢,也能降低派遣士兵直接上陣而受到危害的風險。楊全和說:“現在無人機更受到重視,甚至有專屬司令部,我感到非常欣慰,也再次見證我國空軍的與時並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