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師提醒,一般上,機構投資者走在前頭並可能已從中獲利,因此,機構投資者的資金動向不能成爲投資者唯一的參考指標。
大多分析師都推薦“買進”的星展集團(DBS),最近兩度股價跌破25元,令投資散戶百思不得其解。市場人士指出,導致股價下跌的這只隱形的手正是機構投資者。
新加坡交易所的統計顯示,近一個月,機構投資者多次淨賣出星展集團。
以上周爲例,機構投資者淨賣出星展高達4950萬元。上周五閉市時,星展股價跌至今年來的最低點24.95元。
與此同時,機構投資者較看好另兩家本地銀行,淨買入華僑銀行(OCBC)和大華銀行(UOB)共5500萬元,當中將近七成的資金流向華僑銀行。
CMC新加坡市場分析師楊燕和KGI證劵(新加坡)分析師黃感恩接受《聯合早報》采訪時異口同聲指出,星展的第二季業績不如預期,加上估值高于另外兩家銀行,是導致機構投資者淨賣出的原因。
由于星展是新加坡海峽時報指數的重量級藍籌股,一旦面臨賣壓,也造成本地股市承壓。
當機構投資者淨賣出星展,散戶卻以幾乎相同的資金規模淨買入星展高達4390萬元。
投資平台FSMOne.com宏觀研究部經理陳奕昌受訪時說:“市場稱機構投資者的資金爲‘聰明資金’(smart money)。由于他們能取得更多關鍵性資料或具有深入的分析能力,在追求回報時擁有更多優勢。”
他解釋,機構投資者和散戶的資金動向呈現相反,是因爲大多數散戶受市場動能所驅動,容易買高賣高,而機構投資者追求買低賣高。
黃感恩也說,由于機構投資者的資金龐大,通常集中在一個時段大手筆買進,容易推升股價,“此時,散戶就會賣出套利。”
以揚子江船業(Yangzijiang)爲例,黃感恩指出,機構投資者于8月份淨買入,導致該月股價勁揚逾20%。同時間,大部分散戶選擇賣出,使得揚子江成爲散戶淨賣出的個股之一。
這形成一個有意思的疑問,散戶是否應該跟著機構投資者的“聰明資金”走?
楊燕建議:“不要和機構投資者唱反調。”
以星展爲例,楊燕指出,比起4月和5月的高點,目前股價確實比較便宜,一些散戶因爲預期股價反彈而買入。
不過,她提醒散戶,星展于油價崩盤時,因油氣行業的不良貸款增加,股價最低曾低至3元。假設美國和中國之間的貿易摩擦持續升溫,影響經濟基本面,企業不良貸款會否顯現,進而影響銀行表現。
機構投資者淨資金流出趨緩
一般上,機構投資者走在前頭並可能已從中獲利。陳奕昌提醒,機構投資者的資金動向不能成爲投資者唯一的參考指標。
新交所每周一公布機構投資者和散戶上一周的資金流向統計。投資者可從新交所網站的市場統計(Market Statistics)找到相關資訊。
從整體股市來看,機構投資者淨資金流出的力道已經趨緩。
上周,機構投資者淨賣出爲1130萬元,比起7月30日那一周淨賣出3億元,幅度已經大幅收窄。
楊燕形容機構投資者的資金動向是市場的風向標。“淨賣出減少,顯示機構投資者目前的態度是觀望,而不再是大舉抛售”。
從各別行業來看,機構投資者開始買入防禦型的電信股,例如新電信(Singtel)的股價已經從今年最低點3.02元上升了接近6%,昨天(9月3日)閉市報3.20元。另一個獲青睐的板塊是房地産業(不包括房地産投資信托),上周淨買入3890萬元,比起7月30日那一周淨賣出2560萬元,顯然有了大反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