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項耗資約3億元的“暢行乘車計劃”工程已大功告成,李顯龍總理將在來臨星期三爲最後一段位于小印度竹腳中心的150公尺長有蓋走道舉行完工儀式,慶祝200公裏有蓋走道落成的裏程碑。
經過約四年的工程,陸路交通管理局在全島增建了全長200公裏的有蓋走道,讓出門乘車民衆可免受日曬雨淋。
隨著公共交通網絡不斷擴大,陸交局將繼續爲地鐵、輕軌和巴士站附近的設施建造有蓋連接,進一步優化公衆出行體驗。
基礎建設統籌部長兼交通部長許文遠昨天在面簿貼文指出,要鼓勵國人步行、騎車和使用公共交通,以及讓新加坡達到減少用車,就有必要提供安全舒適的有蓋走道,尤其是考慮到我國的熱帶氣候。
陸交局是在2013年陸路交通發展總藍圖中推出“暢行乘車計劃”(Walk2Ride Programme),在全島興建總長200公裏的有蓋走道,銜接地鐵、輕軌,以及巴士站等,方便乘客步行乘搭公共交通。
如今,這項耗資約3億元的工程已大功告成,李顯龍總理將在來臨星期三(19日)爲最後一段位于小印度竹腳中心的150公尺長有蓋走道舉行完工儀式,慶祝200公裏有蓋走道落成的裏程碑。
在這個計劃下,有蓋走道一般都會連接距離地鐵站400公尺內、離輕軌站和巴士轉換站200公尺內的組屋、學校、醫療設施、休閑與商業中心等。當局在建造之前也會咨詢附近居民,了解他們的出行需求。
例如,在武吉班讓輕軌系統的南景(South View)站旁原是一片斜坡,在了解居民需求後,陸交局增建了約三米寬的有蓋走道,方便居民通往輕軌站。
陸交局也和勵進中學(Fajar Secondary)合作,建造一段六公尺長的有蓋走道,銜接校門及現有的有蓋走道,讓學生和教職員出入學校時能完全避免日曬雨淋。
此外,當局在建造有蓋走道時也盡量避免給居民造成不便,並確保新設施會耐用,如使用更堅固但成本較低的金屬,以及使用預制組裝部件,以加速建造過程等。
有蓋走道的設計也盡可能采用只有一側建有柱子的設計,讓行人有更寬敞的步行空間。
工程人員在動工前會仔細進行土地勘察,確保有蓋走道的柱子都建在穩固的位置,避開樹根或地底水管等障礙物。
受訪居民反映,有蓋走道使出行更便利,就算下雨也不用擔心淋濕。
武吉班讓居民拉迪士(32歲,軟件分析員)平日早上都會帶5歲女兒搭巴士到幼兒園,從住家步行到巴士站約三分鍾。
他受訪時說:“因爲是短距離,我通常懶得帶傘出門。未建有蓋走道前,下雨時我會帶女兒一起跑到巴士站,有時會全身淋濕。現在有了有蓋走道,就算傾盆大雨,我也完全不用擔心,可以悠哉地走去搭車。”
因中風而長期行動不便的吳昆侖(57歲,待業)經常會到紅山地鐵站附近的新協立綜合設施(Enabling Village)上課,以接受職能培訓,重新融入社會。
在“暢行乘車計劃”下,從新協立綜合設施到紅山地鐵站沿路都建了有蓋走道,讓他往返新協立綜合設施時,不必擔心天氣,一路暢行無阻。
吳昆侖受訪時說:“我走路比較慢,有了有蓋走道遮雨,我就不會有壓力,因爲怕淋雨而要快步走。”
爲提供更舒適的步行環境,陸交局增建有蓋走道時沿途也設歇息處,讓行人尤其是年長者,走累了能休息片刻。
紅山居民陳阿財(86歲)告訴記者:“現在不僅有了有蓋走道能遮陽避雨,還有椅子可以坐,走累了可坐下來歇歇腳,以前我只能站著休息。”
【本視頻由交通部呈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