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局今年2月推出培育新手小販攤計劃,除了攤位租金比市價低一半,攤位內也提供各種基本設備。計劃獲得不少年輕人的正面回響,因此該局決定增設兩個攤位培育更多小販。
培育新手小販攤計劃推出至今深受歡迎,國家環境局收到超過40份申請。爲讓更多人加入計劃,該局將增設另外兩個攤位培育本地新手小販,使這類攤位數量從13個增至15個。
環境及水源部兼衛生部高級政務部長許連碹博士昨天走訪紅山中路第163座和錦茂路第20座熟食中心的培育新手小販攤後透露上述消息,並表示其中10個攤位已被新手小販們租下。
環境局今年2月正式推出培育新手小販攤計劃(Incubation Stall Programme),除了攤位租金比市價低一半,攤位內也備有工作台、架子、盆子、冷凍櫃等基本設備,降低了新手開檔所需投入的前期資本。
最新增設的兩個培育小販攤位于牛車水大廈熟食中心,其他早前推出的13個這類攤位則分布在ABC磚廠巴刹和熟食中心、竹腳巴剎熟食中心、文慶路上段第17座熟食中心等不同地點。
這些攤位的市估租金(不含消費稅)介于1000元至1400元,加入上述計劃後,租金是市價的一半。
許連碹說,上述計劃獲得不少正面回響,尤其是年輕一代,因此該局決定增設兩個攤位培育更多小販。申請加入該計劃的新手小販年齡介于27歲至42歲,平均年齡爲34歲。截至去年2月,本地小販的年齡中位數爲59歲。
引進吉隆坡傳統手工面 收入比之前多
做過保險經理和兼職調酒師的關義亮(29歲)及曾任職行銷業的傅穎敏(29歲)是其中兩名加入上述計劃的小販生力軍,目前在紅山中路第163座小販中心分別經營手工面和沙拉攤。
五六年前,關義亮在機緣巧合下嘗到朋友在吉隆坡賣的傳統手工面,認爲這類面條在本地較少見,有一定市場,因此決定把面引進本地。
去年,他終于成功說服朋友授予手工面制作方法,並在三個月前正式開業。
關義亮透露,以前最多就是在家煮幾人份,醬油等調料都是用小罐的,但攤位所需調料無論容量和牌子都不同,因此他發現當小販要注意的細節不少。
關義亮也會主動詢問顧客對面條的反饋,做出適當調整與改進,現在日售100碗面,收入也比之前多。
創業雖減薪四成 滿足感勝當白領族
傅穎敏則一直懷抱投身餐飲界創業的小夢想,因此得知上述計劃後就決定勇敢嘗試。
過去會自制沙拉便當帶到辦公室的傅穎敏特別在開業前鑽研及改良沙拉食譜,自制的芥末芝麻醬更是獲得顧客好評。盡管她爲了創業減薪約40%,但她坦言,現在從工作中獲得的滿足感勝過當白領族。
除了這兩名新生代小販努力朝夢想邁進,今年初成爲首批受惠于上述計劃的三名小販中,有一名正在找永久攤位經營生意。環境局決定靈活處理,同意讓她將培育攤位租約延至明年4月。
許連碹也說,當局會繼續觀察培育新手小販攤計劃的申請率及收集新手小販反饋,再決定是否會增設攤位培育新手小販。
“我們也正在探討如何爲這項計劃進行決策,制定更長遠計劃……以及如何能進一步改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