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建局新指導原則●反應
受訪分析師和市場人士表示,新指導原則對買家有利,讓他們可能以較低尺價買到更寬敞的私宅單位。這些指導原則也有助于緩解集體出售市場的潛在供應量過剩,和私宅單位過于狹小等問題。
市區重建局前天宣布的新指導原則,將嚴重沖擊集體出售市場,預料一些集體出售項目業主會調低要價。
中長期而言,中央區外私宅價格將面對下行壓力,私宅單位越建越小趨勢也會扭轉過來。
受訪分析師和市場人士表示,新指導原則對買家有利,讓他們可能以較低尺價買到更寬敞的私宅單位。這些指導原則也有助于緩解集體出售市場的潛在供應量過剩,和私宅單位過于狹小等問題。
世邦魏理仕研究部主管沈振倫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我對這些指導原則的推出並不感到意外,因爲私宅單位過小等問題猶如房間裏的大象(Elephant in the room),一直以來引起許多爭議,有關當局有必要采取行動解決問題。”
他也表示,目前政府售地計劃下的私宅地段,單位平均面積都超過70平方公尺,因此新原則顯然是針對集體出售市場,特別是住宅密度較高的九個地區。
根據市建局的新指導原則,從明年1月17日起,中央區以外的非有地住宅發展項目,單位平均面積將從目前的至少70平方公尺(約753.47平方英尺),增加到至少85平方公尺(914.93平方英尺)。
當局也列出可能出現大量新開發項目,而導致基礎設施負荷壓力過大的九個地區,包括馬林百列、馬裏士他和羅央等,規定這些地區的單位平均面積爲至少100平方公尺(1076.39平方英尺)。
這都意味著發展商在項目中可興建單位總數減少,單位平均面積則相應擴大。
沈振倫表示,這九個地區範圍相當大,而且涵蓋不少潛在集體出售項目,預料這些項目都會受影響。
在這九個地區中,正進行集體出售計劃的項目包括馬林百列的文華園(Mandarin garden)和礁湖園(Laguna Park)、加東區的東閣(East Court)和史蒂芬路一帶的吉士本之光(Gisbourne Light)等。新指導原則無疑讓這些項目出售過程面對更大阻力。
高緯環球研究部高級總監李敏雯形容新指導原則仿佛是“爲已步入棺木的集體出售市場,敲下最後一根釘”。
她估計,在70平方公尺和100平方公尺的限制下,私宅單位總數會分別減少18%和30%,發展商從推出較小單位所獲取盈利相對減低。
她說:“新指導原則應不會嚇跑所有發展商,但他們預料接下來土地招標活動會較謹慎,使土地價格面對下行壓力。”
Huttons Asia投資銷售總監連镛智則表示,新指導原則“相當苛刻”,令已呈疲態的集體出售市場雪上加霜。
他說:“政府幾個月前才剛推出降溫措施,集體出售市場備受重挫,不少屋主雖調低了要價,還是找不到發展商。現在新指導原則推出,我們將建議屋主進一步調低理想售價。”
從較長遠角度,連镛智表示,這些原則可營造生活素質更高、更宜居的生活空間。
他坦言,一些項目的確出現單位過于狹小,陽台過大和住屋密度過高等現象,政府此舉既有助于解決這些問題,同時又確保大單位和小單位的比重均衡,可滿足不同買家的需求。
新指導原則料影響地價 新私宅房價也會隨之下跌
分析師也認爲,新指導原則料會影響到地皮需求和發展商的標地出價,致使地價下滑,而未來新私宅的房價也會跟著下跌。
星展集團研究的報告指出,新指導原則導致新項目可容許的單位數量減少兩成,能有效抑制地價持續上漲。“新條規將促使發展商在未來標地時更謹慎,並且重新計算標價與成本。”
報告說,假設發展商維持每個單位150萬元,盈利率10%,地價將下滑介于20%至40%。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在一份報告中指出,低地價意味著發展商未來會更願意下調房價,但也有一些買家願意爲高品質房屋支付更高價錢,而這就會被部分抵消。
星展集團研究分析師陳麗睿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指出,由于買家預料房價會下滑,因此料采取觀望態度,造成私宅需求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