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抗病毒藥劑只能阻止病毒細胞的複制,但南洋理工大學最新研發的抗病毒人造肽能直接攻擊茲卡病毒的細胞膜,最終消滅病毒細胞。
南大研究團隊找到茲卡病毒的克星,研發出一種人造肽,能直接破壞茲卡病毒細胞,制止病毒對人體造成嚴重感染。
一般抗病毒藥劑只能阻止病毒細胞的複制,但南洋理工大學最新研發的抗病毒人造肽(antiviral peptide)能直接攻擊茲卡病毒的細胞膜,最終消滅病毒細胞。
茲卡屬于包膜型病毒(enveloped virus),病毒細胞比人體細胞更小更圓,人造肽能區分並只針對病毒細胞進行攻擊。主導這項突破性研究的是南大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趙南俊,他說:“人造肽能在病毒細胞膜上刺孔,就像用針刺破氣球一樣,破壞病毒細胞。
“目前還沒有能對抗茲卡病毒的疫苗,只有緩解病情的藥物,人造肽有潛力研發成能對抗腦部病毒感染的抗病毒藥物。”
早期針對茲卡病毒的研究指出,成人腦部被茲卡病毒破壞後,可能導致腦組織萎縮,受感染孕婦生下的嬰兒則有小腦症和聽力受損的風險。新研發的人造肽能通過血-腦屏障(blood-brain barrier),對抗茲卡病毒對腦部的感染。
趙南俊教授的研究團隊有來自本地、巴西和比利時共20名研究人員,他們爲12只受感染的老鼠注射人造肽,其中10只存活下來,其余沒有注射人造肽的實驗病鼠則在一周內死亡。
趙南俊教授說,如果抗病毒人造肽試驗成功,未來也能運用在對抗其他蚊媒傳播疾病(mosquito-borne diseases),包括骨痛熱症、黃熱病等的治療。
這項研究的報告本月22日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上刊登,接下來的三年至五年會進一步展開人體試驗。
茲卡病毒主要通過受感染的伊蚊叮咬傳播給人類,2013年在法屬波利尼西亞出現大面積疫情,隨後傳入美洲和非洲。2015年至2016年是疫情高峰期,本地今年出現了一起茲卡確診病例,去年和前年共有525例,沒有死亡病例。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網站信息,國際社會對茲卡疫苗的研發仍都處于試驗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