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康甯公園考古發掘場地及文物展區翻新後將擴增至約200平方公尺,比目前面積加大約三成。公衆也可在園內參加學習坊等活動,孩童也可在一個新設的沙坑內,進行模擬考古挖掘。
福康甯公園考古發掘場地及文物展區下個月起關閉至明年中,進行17年來首個翻新工程,打造一個提供考古教育活動和多媒體展示屏的空間,讓訪客以更生動方式了解福康甯山曆史和新加坡考古工作。
這項耗資50萬元的翻新工程,也是今年2月宣布的福康甯公園大規模改善工程的一部分。
福康甯山的悠久曆史可追溯至14世紀。自1984年以來,福康甯山已進行13次考古挖掘工作。坐落在香料園旁的考古坑,是其中一個考古發掘場地。這個場地在2001年發展成目前包括考古坑和介紹出土文物的展區。
國家公園局昨天(10月28日)召開記者會宣布,展區完成翻新後,將改名爲“工匠花園”(Artisan’s Garden),以紀念該處的曆史。這個地點在14世紀相信是專爲馬來統治者服務的宮廷工匠的一個工作室。
展區翻新後將擴增至約200平方公尺,比目前面積加大約三成。它將增添一個戶外公園,讓公衆參加學習坊等活動,孩童也可在一個新設的沙坑內,進行模擬考古挖掘。
通過互動遊戲了解考古
更新後的展覽廳除了展示本地出土的14世紀至19世紀文物,也會通過多媒體展示屏更深入介紹文物和福康甯山曆史,訪客也能通過互動遊戲了解考古工作。公園局也會策劃各種考古主題的教育活動,包括讓對考古感興趣的學生有機會學習考古挖掘知識。
國家公園局福康甯公園與總統府高級署長黃墩華說,公園局准備推出以“小小考古學家”爲主題的活動,讓考古專家訓練和引導學生,實際參與文物的挖掘。當局也准備招募義工,協助整理和記錄文物。
公園局希望通過翻新後的展區,激發更多公衆對福康甯山曆史,以及新加坡古代史的興趣。
展區預計明年6月重新開放,以配合福康甯公園其他改善工程項目陸續完工。
公園局早前宣布的福康甯公園其他改善工程,包括在山頂和山腳設立三個新花園,以及將山腳下的亞美尼亞街部分路段改爲步行區,成爲公園的一部分。亞美尼亞街部分路段打造爲步行區後,將改善福康甯公園至市政區和勿拉士峇沙—武吉士街區的銜接性。此外,福康甯中心將會重新規劃,成爲新加坡開埠200年紀念展的主要展覽空間。
爲進一步方便公衆步行至福康甯公園,公園局在考慮關閉康甯坡(Canning Rise)一部分介于福康甯公園和史丹福坪(Stamford Green)的路段。
公園局自今年1月起開始同康甯坡附近的國家博物館、國家檔案館、婚姻注冊局、新加坡集郵館,以及衛理公會衛斯理堂(Wesley Methodist Church)等利益相關者展開咨詢,預計年底就是否關閉上述路段做決定。康甯坡的有關道路關閉後,不會影響車輛通往上述機構。
南大生發現或是700年前泰陶瓷片
南洋理工大學曆史系女生首次參與考古挖掘工作,就發現一塊相信是14世紀的稀有泰國陶瓷碎片。
這名女生是南大曆史系四年級生洪绫俪(24歲),她是參與由新加坡國立大學和南大考古學者組織的考古團隊,9月以來在福康甯公園考古坑進行挖掘工作的學生義工之一。
昨天是這項考古工作的最後一天,洪绫俪在中午左右,也就是國家公園局召開媒體介紹會的兩小時前,挖掘出這塊稀有陶瓷碎片,讓她成爲媒體訪問焦點之一。
洪绫俪坦言,起初並不清楚陶瓷碎片的曆史價值,經兩名學者解釋後,她才恍然大悟。
現任國大東南亞研究系教授、來自美國的考古學家約翰·米錫克(John Miksic),以及南大人文學院副教授吳玉燕是在公園局邀請下,趁福康甯公園考古挖掘場地及展區展開翻新前,率領學生進入考古坑進行挖掘。團隊至今發現近300件文物,包括來自中國元代陶瓷片如青花瓷、玻璃珠子,以及相信是本地制作的陶器等。此次挖掘是約翰·米錫克自1984年以來在福康甯公園進行的第13次考古活動。
對于洪绫俪發現的陶瓷碎片,約翰·米錫克說,他從文物的花紋和色澤,猜測它可能來自早期泰國阿瑜陀耶王朝(Ayutthaya Kingdom)所制造的陶瓷器。過去34年來,類似的陶瓷碎片只在福康甯山出土過一次。
他說:“我們還需要對這個文物進行研究。如果碎片真的是泰國古代陶瓷器。這意味,本地早期的馬來統治者早在14世紀就同泰國有外交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