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荷 報道
新加坡外展訓練中心推出新學習形式,把地方人文曆史融入外展訓練營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加深對所處環境的曆史、地理和文化遺産的了解。
這個名爲“地方教育學”(place-based learning)的學習模式,從今年9月起在本島所有訓練營展開。參與五天訓練營的中三學生,在做陸路遠征(land expedition)活動時,帶隊的指導員會爲學生講解所經之處或附近地標建築背後的曆史文化故事。
外展訓練中心助理署長林志偉(48歲)受訪時指出,陸路遠征的路線途經的地方很多都蘊含本地曆史文化。他以這周在樟宜訓練營展開的活動爲例指出,學生在途中看到的舊樟宜醫院以及走過的樟宜石橋就有其背後獨特的曆史。他說:“通過這樣的學習形式,我們希望學生能有一種鄉土意識,知道某些建築建造的原因,這也有助于實現訓練營的其中一個目標,就是讓學生成爲一名關心新加坡的公民。”
爲了更好地配合在本島進行的陸路遠征和海上遠征活動,外展訓練中心也設計了新的訓練器材如助步器(trail walker)和水陸兩用艇(mudskipper)。據了解,通過使用助步器,學生將不再需要背著背包進行遠征,而是把物品放在助步器上拉著行走,更有利于進行長距離的遠征路程。而水陸兩用艇在陸上能作爲運輸工具,在水中時則能與另一艘水陸兩用艇銜接,在水面形成船便于滑行。
總理公署部長兼財政部及教育部第二部長英蘭妮昨日上午到位于樟宜的外展訓練營,與德義中學、芽籠美以美中學、華僑中學和聖伯特理中學約16名學生一同參與訓練營活動。
她說,學生通過訓練營建立友誼、擁有更多的自我認知、增強自信,同時結交來自不同種族和背景的朋友,這些收獲尤爲重要,也是政府希望看到的結果。